波兰历史的弄潮儿: 雅鲁泽尔斯基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波兰历史的弄潮儿: 雅鲁泽尔斯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252299
作者:刘彦顺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编辑推荐
波兰*后一位社会主义领导人: 从战士到将军再到国家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见证、参与、甚至塑造了二战后波兰的历史,并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以自身之力,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雅鲁泽尔斯基作为领导人,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内外挑战在二战后的世界上具有普遍性。一个小国领导人,如何处理历史传统与社会发展的张力?如何解决对外依附和独立自主的矛盾?如何化解社会运动对执政体制的压力?雅鲁泽尔斯基及其同僚,面对历史、面对国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也许从事后看这些政策未必有效成功,但充分还原历史事态,解释领导人当时所面临的环境和做出决策的考虑,这正是历史著作和人物传记的魅力所在。 
内容简介
作为波兰最后一位社会主义当家人, 波兰前总统雅鲁泽尔斯基在世界政治历史上属于相当有分量的一位政治家。他的一生毁誉参半,经历奇特;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在波兰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推动型作用。作者利用自己特殊的政治身份,根据自身经历,参照相关历史史实,力图为读者们树立一个多角度、多方面的雅鲁泽尔斯基。 同时也经历在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上的波兰。
作者简介
刘彦顺,1933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县。1953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4年留学波兰,就读于波兰外交学院。
1958年参加外交工作,先后在我国驻革但斯克总领事馆、驻波兰大使馆、外交部苏欧司、欧亚司任职。1984年任参赞。1992年至1995年任驻波兰共和国大使。
1995年底退休。任中波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外交史学会理事,前外交官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并在《中国外交辞典》和《世界外交大辞典》两书中担任常务编委(欧亚部分主编)。
著有《山河湖海话波兰》,合著《东欧剧变纪实》,合译《哥穆尔卡沉浮记》、《哥穆尔卡的改革探索》、《十二月转折》、《中断的十年》、《波兰的债务》等。
目  录
目 录

引言 “条条大道通北京,所以我来了”
第一章 童年和流亡西伯利亚(1923年---1943年)
一 玫瑰色的童年 二 教会学校的学生 三 流亡西伯利亚 四 圆了参军梦
第二章 战火的洗礼与平步青云(1943年---1970年)
一 在梁赞军校的日子 二 从奥卡河到易北河 三 不再是“过去的我” 四 爱情的故事 五 出任国防部长 六 葬母的故事 七 波军参与侵捷事件 八 十二月事件前后 九 回答就是一个字“是!
第三章 团结工会兴起的前后(1970年---1981年)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波兰的“实验田”居然结出这样的果实,这出乎雅鲁泽尔斯基的意料,更出乎那位积极支持雅鲁泽尔斯基进行革新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意料。人们知道,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对波党迟迟不对团结工会动“外科手术”深表不满,并一再施加各种各样的压力,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戈尔巴乔夫结束了苏共的“老年政治”,提出了“新思维”,对西方大搞“缓和”,对东欧实行“松绑”。他一方面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各党独自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声言不再控制东欧国家,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紧迫性,意在推动和营造“大家庭”进行整体改革的氛围。他把雅鲁泽尔斯基倡导的圆桌会议,视为社会主义改革的“实验田”,不仅给予支持,而且大加赞扬。在马佐维耶茨基受命组阁时,罗共给波党中央和苏共中央及华约国家各党中央写信,建议动用武力干预波兰。对齐奥塞斯库的这一建议,戈尔巴乔夫根本不予置理,使它自生自灭。与此同时,苏共中央宣传部长布什林对西方记者说,波兰的团结工会“不是异端”,“如今要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苏共正密切关注波兰形势,但是作为学生,而不是先生”。
戈尔巴乔夫根本不想动用武力干涉波兰,他不仅认可波兰的变化,甚至还自觉不自觉地把波兰当作样板,加紧推动“大家庭”其他国家来进行改革。在戈尔巴乔夫看来,尽管波兰“实验田”结出的果实并不十分理想,但在马佐维耶茨基政府中,国防部和内务部的部长仍由波党人士担任,雅鲁泽尔斯基总统仍是三军统帅握有军权,波兰仍是华沙条约的成员国,形势仍然是可控的。戈尔巴乔夫的如意算盘是:希望东欧国家能与苏联同步进行改革,配合苏联的改革,创造出一个“大家庭”相互配合、一起改革的局面。

 波兰历史的弄潮儿: 雅鲁泽尔斯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