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6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6卷)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432079
作者:应怀樵 主编出版社:中航书苑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内容简介
《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6卷为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多位著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和学术论文100篇,主要内容包括:专题报告,振动、噪声理论及应用,减振降噪控制,模态试验与分析,分析方法与试验技术,仪器设备与测试系统等六大部分。书中介绍的“论振动全息测量”、“汶川八级大地震震级研讨和新震级公式的建议”、“变幅基多核24位A/D通过FPGA实现高精度、超量程模数转换及数采仪”、“自适应主动隔振的试验研究”以及“基于AMEsim的整车建模与仿真”等专题报告和许多优秀学术论文从学科理论、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等方面反映了我国振动、噪声领域的创新和进步,对我国开展振动、噪声控制,信号信息处理,数采测试分析和工程检测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和实用价值。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学术先进,实用性强,反映了我国当前在振动噪声研究与应用、减振降噪技术、模态试验分析、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数采仪器设备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应用现状和技术水平,特别是书中收录的振动噪声技术在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及许多民用科研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展示了本学科领域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国防军工、航天航空、船舶、机械、铁路、桥梁、土木、建筑、交通、地震、勘测、计量、石油、石化等行业和单位以及从事振动噪声研究与控制、数采测试与测控、信号信息处理和工程检测等方面的科研设计人员、高等院校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各行业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  录
第一部分 专题报告
振动与波动的共振、颤振现象利用及可控核聚变的设想
中国虚拟仪器的最新进展
自适应主动隔振的试验研究
基于AMEsim的整车建模与仿真
工程结构的振动疲劳问题
振动测试分析中的“两类三个”重要问题
变幅基多核24位A/D通过FPGA实现高精度、超量程模数转换及数采仪
附加柔性端板的圆柱壳自由振动分析
汶川八级大地震震级研讨和新震级公式的建议
基于环境振动的高耸结构动力特性监测
高声压级下多孔金属材料吸声性能计算数值新方法
第二部分 振动、噪声理论及应用
弹性支承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数值分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工程结构的振动疲劳问题
1.2 振动疲劳问题的特点及其与静态疲劳问题的区别
(1)由于结构共振是动态外载作用下,外力与结构惯性力、弹性力及阻尼力的综合平衡现象,其特点是结构中发生了模态惯性力和阻尼力,其中阻尼力分布是决定结构共振响应大小的重要因素,结构共振破坏将直接决定于结构优势共振响应模态的应变模态分布特征,或者说取决于起主要贡献作用的应变模态分布特征。这是静态疲劳分析所难以考虑的,因为它既不考虑阻尼,也不考虑模态响应。
(2)工程中常将结构共振分为整体共振、部件共振和局部共振,共振疲劳更多地与部件共振或局部共振有关,一些动态载荷激励常常引起局部模态与载荷的振动耦合作用,而破坏的部位往往是局部共振中应变大且有缺陷或应力集中的部位。破坏起因于局部共振与应力集中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也是只考虑应力集中一项因素的静态疲劳分析所难以考虑的。
(3)结构声疲劳(本质上是分布声载荷作用下的随机振动疲劳,所以应当称为声振疲劳)的大量试验数据和我们关于振动疲劳的部分试验数据表明,结构振动疲劳.s-N曲线(或o-N曲线)与同一结构的静态疲劳S-N曲线是不同的,前者要求在一定应力下跟踪共振频率发生共振破坏来进行试验,后者要求按一定应力,用非共振频率进行试验。显然,两者一般不会给出相同的s-N曲线。仅仅就这一点来看,已不能再完全沿用过去的静态疲劳方法分析振动疲劳问题。
(4)可以认为,振动疲劳的裂纹扩展特性也会与静态疲劳不同,例如,趋向共振和离开共振的裂纹扩展必然具有不同的速率。再如,如果裂纹扩展使结构共振频率超出了载荷频率范围,则这一扩展将会是收敛的,否则将是发散的,由此可见还应当开展动态断裂力学和损伤容限技术研究。
(5)更重要的是,从工程应用方面考虑,两者的抗疲劳设计和维修方法具有很大差别,防止振动疲劳的着眼点主要是降低结构振动水平特别是局部振动水平,主要方法是进行结构动力学设计、附加阻尼处理和其他一些振动控制设计技术,当然,同时也要考虑材料、构造形式、工艺以及消除缺陷和降低应力集中等问题,而静态疲劳一般只考虑后者。
……

 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6卷)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