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针灸医籍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2393671
  • 丛书名: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作者:高希言 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内容简介
中医教材是培训中医人才和传授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古籍能力、提高针灸基础理论水平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医经(《灵枢》、《素问》、《难经》中有关针灸论述)、医论(后世针灸论著)和针灸歌赋、医案三个部分。该教材198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多年来一直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的教材使用,对全面理解针灸理论的含义,挖掘针灸临床技术,了解古代针灸学术成就,探讨针灸学术渊源,发展针灸学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适应新世纪教学和未来针灸学术发展的需要,编者们重新编写了这本精编教材,供读者阅读学习。
目  录
上篇 医经选
 医经选概述
 第一章 《灵枢》选一
第一节 九针十二原第一(节选)
第二节 本输第二(节选)
第三节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节选)
第四节 根结第五(节选)
第五节 寿夭刚柔第六(节选)
第六节 终始第九(节选)
第七节 经别第十一(节选)
第八节 四时气第十九(全篇)
第九节 五邪第二十(全篇)
第十节 寒热病第二十一(节选)
第十一节 热病第二十三(节选)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医经选概述
医经主要指《灵枢》、《素问》、《难经》,这些著作中的针灸学理论奠定了后世针灸学的基础,是后世针灸学术发展的渊源。《灵枢》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该书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精神、气血、津液、五志、六淫等为基本理论,以针灸为主要医疗技术,用整体、辨证、入与自然相应的观点,论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防病治病原则,奠定了针灸的理论基础。早期注释《内经》的著作有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素问》注释以王冰注为主,宋代林亿等作“新校正”;其后有明代马莳(玄台)的《内经注证发微》、张介宾(景岳)的《类经》,清代张志聪(隐庵)的《内经集注》。《难经》原称《八十一难经》,共列81问答以阐发《内经》中有关问题,内容涉及脉诊、经络、营卫、脏腑、病证、腧穴、刺法。历代注释者很多,如明代王九思等辑《难经集注》集录三国时吴国吕广、唐代杨玄操、宋代丁德用、虞庶、杨康侯等有关《难经》的注文。元代滑寿(伯仁)撰《难经本义》,清代徐大椿(灵胎)撰《难经经释》等。
  一、经络理论
 《内经》建立了较完备的经络理论体系,提出了经、络的概念,如《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经脉》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经脉、络脉的含义。经也称经脉、脉、经隧等,络则有络脉、大络、血络、孙络、横络之称。《灵枢·海论》、《灵枢·本藏》、《灵枢·经脉》、《灵枢·经别》、《灵枢·痈疽》等篇章论述了经络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方面内容,如“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
在《内经》中对十二经脉有详细的论述,建立了“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篇》)的十二经脉体系,《灵枢·经脉》阐释了十二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其与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灵枢·逆顺肥瘦》、《灵枢·禁服》、《灵枢·邪客》等篇也有十二经脉的相关记载。
  ……

 针灸医籍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