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7542387
作者:江城 著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编辑推荐
获近百家媒体一致推荐为“中国近代史十佳读物”!
  继《明朝那些事儿》后,又一部值得你拥有的趣说正史巨作!
  **部“晚清”出版仅2周,便入选“微博2014**读物”;
  出版仅2月,便狂销10万册!
  百度1亿个与本书相关的搜索结果!
  天涯1,000,000网友的鼎力热推!
  社科院10位专家联袂审阅!
  一部幽默解读1840~1945百年历史的彪悍之作!
  1、 内容全面,且尊重史实。想了解中国近代100年,买这一套书就够了。
  2、 文风非常之幽默有趣,比当年明月有过之而无不及。
  获人民日报记者、全国政协委员詹国枢、央视著名主持人阿忆等人一致好评。
  3、**部“晚清”出版仅2周,便入选“微博2014**读物”;
  出版仅2月,便狂销10万册!
  4、**部“晚清”获近百家媒体一致推荐为“中国近代史十佳读物”!
  5、 百度搜索本书原名《历史*跩是民国》可以发现,搜索结果已经达到了1.2亿!!!而搜索现书名《历史深处的民国》(新书名9月初才**次出现在网络上)也达到了330万次的搜索结果!
  6、 迄今为止,**一本全面解读1840~1945百年历史的彪悍之作!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民国历史,而是 “必须人手一本的优秀历史普及读物”!
  7、 这本书的封面用图系国内一线插画师三万的作品,值得插画爱好者收藏。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
  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一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
  第二部《共和》着重描述了1911到1925年前后,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为代表的北洋势力和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势力为推动中国走向何方而先合作后斗争的故事。
  重点关注了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成功、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推动清王朝倒掉的北洋势力从内斗走向灭亡以及革命派为理想中的共和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不同群体在那个时代的不同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书中精彩语录:
  ●文学社,一个小清新的名字,看上去好像是个文艺青年发起的组织,其实恰恰相反,它非但不文艺还很暴力,完全是以新军士兵为主体的军中革命组织。
作者简介
江城,工科硕士,资深软件工程师,历史爱好者。
  自幼便喜历史,尤对民国史特别感兴趣。多年来研读国内外民国史名家著作无数,对民国史颇有独到见解和解析。
  曾赴美国硅谷工作多年,在此期间,开始在业余时间写作《历史深处的民国》。作品在完成第一部之后,便在美国同事之间传阅,得到了大部分美籍华人的高度赞赏。尤其是美国知名软件公司TechExcel的CEO周铁人博士,对这个作品十分喜爱,积极劝说笔者争取出版。
  回国后,笔者不断对作品内容进行打磨,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三本作品。
  作者曾在天涯论坛试着连载该作品,未曾想,引起极大反响。
目  录
走向共和
 第一章 十月围城,谁放的 第一枪 
 第二章 水陆两栖的"带头大哥"黎元洪 
 第三章 是谁在革清朝的命 
 第四章 最大公约数 
 第五章 战争与和平 
 第六章 欢呼吧,为了民国 
 第七章 孙中山与袁世凯大斗法 
 第八章 最美丽的时光 
 第九章 一个耳光换来国民党,国会大选不如村长海选 
 第十章 民国 第一疑案 
 第十一章 "二次革命"那点事 
 第十二章 将独裁进行到底 
 第十三章 "诈尸"前的宁静 
媒体评论
●这本书,很有意思。
  ——央视著名主持人阿忆
  ●以别样的视角读一读这样的书,或许,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平静我们的心灵,会有好处。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记者詹国枢
  ●本书历史材料非常丰富,对历史事件的反映客观充分,并且对不少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做了梳理、研究和探讨。
  ——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副总编杨跃进博士
  ●此书内容丰富,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楚明了,足见作者花费了很大功夫。
  ——社科院专家马平安博士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十月围城,谁放的第一枪
  不一样的同盟会
  前面说过,章太炎因为孙中山“贪污案”闹分家,最后率领他的浙江派脱离同盟会,重新用起他们原来的名字光复会。而孙中山、汪精卫、胡汉民则率领他们的广东派去了南洋,并在那里成立了同盟会总部。
  虽然黄兴的湖南派站在孙中山这边,湖南派与广东派都叫同盟会,但事实上互不隶属,各干各的,互不知会。直到无比悲壮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开始前不久,黄兴才与孙中山重新走到一起。
  同盟会除了分裂为上述几个大的派别,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由长江中下游各省同盟会会员组成的派别。这个派别是怎么来的?
  当时,孙中山坚持要搞“边角革命”,即在远离中央政府、天高皇帝远的边角地带进行暴动、起义,利用此处朝廷统治薄弱的机会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搞武装割据,然后慢慢扩展到全国。
  一来孙中山的想法比较符合历代农民起义的模式。
  二来孙中山选择的“边角地带”,如两广和云南,或临海,或与异国接壤,非常便于接受国外的物资支援。
  因此之前的大多数行动都是按照孙中山的方略进行的。
  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孙中山的“边角革命”并不成功。
  有鉴于此,一些人提出了不同于孙中山的观点,他们说:正确的方式是搞中心开花,应该在中国的腹心——长江中下游各省进行起义,一旦成功,可以直接割裂清朝与南方各省的联系,迅速推翻清朝。
  坚持这种想法的同盟会会员因观点一致而结成了一个新的派别。当然,这些人大多来自长江中下游各省,尤以湖北、湖南为最。
  “共进会”和“文学社”
  湖北处于中国中部,其省会武汉交通十分发达,号称“九省通衢”。
  因此,武汉不仅仅是朝廷一直重点控制的要地,也是西方列强争夺的地盘。狂流激荡之下,各种思潮在此交集。
书摘插画
插图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