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社会学家 > 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

  • 版 次:2
  • 页 数:
  • 字 数:200000
  • 印刷时间:2011年01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
  • 包 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20083411
作者:王培元 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王培元所编著的《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是一部以列传的形式书写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冯雪峰、聂绀弩、巴人、孟超、牛汉、楼适夷、严文井、韦君宜、绿原、舒芜、林辰、秦兆阳、蒋路……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足以构成一个社会单元,富于独立的精神文化价值;但当作者面对这众多的人生画面,钩沉提要,**铺陈,在展现历史的同一性时,则更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内容简介
    《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为王培元所编著。
    《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是一部以列传形式书写的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命运史。
    冯雪峰、聂绀弩、牛汉、绿原、舒芜、巴人、孟超、楼适夷、严文井、韦君宜、张友鸾、秦兆阳、林辰、蒋路、陈迩冬、王仰晨……这些名字不仅深深嵌入了风云激荡的中国现当代文化和文学的历史,而且也与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息息相关。
    刚直,狂狷,率真,超然,勇毅,坚韧,倔强,谦和,笃实……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足以构成一个社会单元,具有独立的精神文化价值;而当作者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人生画面,钩玄提要,有机铺陈,力图揭示历史的同一性时,则呈现出了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是人格的力量、悲剧的力量,更是情感的和理性的力量。
作者简介
王培元,山东日照人,生于青岛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著有《抗战时期的延安鲁艺》(后出图文版《延安鲁艺风云录》)、《走出象牙塔》等。
目  录
缘起
冯雪峰:一只独栖的受伤的豹子
聂绀弩:“我将狂笑我将哭”
林辰:恂恂儒者
蒋路:编辑行的圣徒
牛汉:“汗血诗人”
舒芜:“碧空楼”中有“天问”
韦君宜:折翅的歌唱
秦兆阳:何直文章惊海内
严文井:“一切都终归于没有”
绿原:诗之花在炼狱里怒放
孟超:“悲歌一曲李慧娘”
楼适夷: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巴人:“在我梦底一角上组起花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对历史上人文社的神往,主要与“人物”有关。那是冯雪峰的“人文”,是林辰、蒋路、张友鸾、孟超、舒芜、牛汉的“人文”,也是聂绀弩的“人文”。
在我的心中,聂绀弩,是既不同于冯雪峰,又不同于林辰、蒋路、牛汉等前辈的另一种人物,精彩而有魅力。1984年底到人文社工作后,便极仰慕,然而,无由亲炙。假若说和聂绀弩还算是有那么一点点“缘分”的话,那是因为他1986年驾鹤西归之后,第一本纪念他的书《聂绀弩还活着》,1990年12月由人文社出版的时候,我做过编辑工作。
端人文社的“饭碗”,于我颇有一点偶然,开始也就没觉得,这“碗”究竟有什么不同寻常。但到了后来,冯雪峰做过社长、总编辑的“人文”,聂绀弩工作过的“人文”,确实是真正感动了我,激励了我,甚至唤起了一种“自豪感”、“崇高感”和“神圣感”。
1949年6月,聂绀弩和楼适夷从香港进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会议结束时来了通知,让他俩第二天上午8点,到北京饭店某房间去,一位中央首长要召见他们。
中央首长召见,弄得楼适夷好不紧张,还不到点,就起床做准备。之后,又一次次上聂绀弩的房间去,看他醒了没有。眼看召见的时间快到了,聂绀弩仍在酣睡。急得楼适夷只好掀开他的被窝,硬拉他起床。
聂绀弩睁开眼,颇不高兴地说:“要去,你就去,我还得睡呢!”
楼适夷说:“不是约好8点吗?”
他却说:“我不管那一套,你一个人先去吧。”
楼适夷只好一个人去见那位中央首长,还再三为聂绀弩做解释,说他过一会儿就到。首长和楼适夷谈的是给他分配工作的事。大约一个小时,他的工作就安排完了。起身告辞时,仍然不见聂绀弩的踪影。
刚刚受命担任人文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冯雪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处延揽人才。他想到了远在香港的聂绀弩,就和楼适夷谈起此事,说:
“绀弩这个人桀骜不驯,人家嫌他吊儿郎当,谁也不要,我要!”
1951年3月,冯雪峰把聂绀弩从香港《文汇报》调进了新成立的人文社,还安排他担任了副总编辑,兼二编室(即今古代文学编辑室)主任。

 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