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自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自传 > 杨宪益自传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500328
作者:杨宪益 著,薛鸿时 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内容简介
他的人生故事充满传奇性,读来像是一本流浪汉小说(Picaresque Romance)。他出身豪富之家,尽管从小穿上只有王子才有资格穿的丝质黄马褂,但由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不但没有成为对社会无益的纨绔子弟,反倒是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智慧。他十九岁时留学英国,在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研修古希腊、罗马文学。他关心祖国的命运,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办报纸,宣传抗日,并努力争取英国朋友对中围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正义事业的同情和支持。他与同时在牛津大学学习的格蕾迪丝( 她是在牛津攻读中国文学荣誉学位的第一人)相爱。1940年,两人一起回到遍地烽火、满目疮痍的中国,从此结成生死不渝的终身良缘。尽管他学识渊博,尤其对中外文化关系史有独到的见解,但是,热情、真挚、勇敢的性格决定他不可能成为一位关在书斋、皓首穷经的纯学者。正如他晚年在自勉诗所说的:“每见是非当表态,偶遭得失莫关心。百年恩怨须臾尽,做个堂堂正正人。”他怀抱火热的爱国情怀,是非分明,看到不合理的、丑恶的社会现象就要说话,就要抗议。 他便是杨宪益先生,本书将带你重温先生的那段精彩人生。
目  录
第一章 家世
第二章 读书和入学
第三章 在学校
第四章 出国
第五章 美国见闻
第六章 伦敦
第七章 欧洲各地的旅行
第八章 从英国到瑞典
第九章 在牛津
第十章 学校之外
第十一章 戴乃迭
第十二章 回国之前
第十三章 回国之际
第十四章 回国
媒体评论
  天地间有这样一个巧合:中国文学翻译界的泰斗杨宪益、戴乃迭,是中西两极、阴阳合璧的伉俪。杨酷爱中国文学,精通英语、希腊语及拉丁语;而戴又是生活在中国,选中汉学专业,秉天赐良机地与杨同读于牛津大学,相识相爱,携手同袍,译坛共步,风雨沧桑。一个英国文学培养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年,即1932年,日本开始在上海制造麻烦,他们袭击当地的中国守军——十九路军。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上海进行苦战,战争持续了两个多月。我们每天都迫不及待地阅读报纸上关于战况的报道,每当出现中国军队在战斗中没有吃亏的消息时,我们就会向周围的朋友和邻居们传播好消息,并大声欢呼。全中国人民把捐款送到上海前线,支援我们的爱国士兵。中央政府又一次对抗战行动无所作为。最后十九路军被迫从上海撤退。然而日本当时对侵占长江流域还准备不足。他们仍需要巩固已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于是他们签订了停战协定并暂时从上海撤离。当时我正在上高中一年级。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在天津,中国警备力量与日本浪人之间不时出现偶发的冲突。家里出于安全考虑,决定迁出日本租界,搬到法国租界去住。
除了那些年少气盛、头脑发热的爱国活动以外,当时我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阅读和写诗。我读了更多的旧体诗,从上古一直到现代。晚清时期具有爱国内容的诗歌,例如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模仿他们的风格来写诗。我还记得写过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我买的一尊意大利石狮像。我在诗里说到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以及朱赛贝·马志尼,将意大利和中国对比。后来我把这首诗丢失了。我写另一首咏雪诗是受了雪莱《云雀颂》的感发。我在诗中将纷纷飘落的雪片比作诗,比作音乐,比作战士和为革命殉难的烈士。我在诗的末尾几行表达了自己决心有朝一日为革命献身、要把世上的污秽清除干净的愿望。这仅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充满稚气的幻想——当时我只有十七岁——但它显示了我早年爱国的和革命的感情是何等炽热。它或许还预示了我日后将走的道路。这首诗我现在还有。那是几年前我的一位同班同学寄还给我的,他是我往日的诗友之一。当时他把这首诗抄录了一份,经过漫漫岁月,这首诗又回到了我手中。
当时我还读过许多西方诗歌。我最初感兴趣的是美国诗人朗费罗和英国诗人丁尼生的作品,因为这是年轻的中国学生最先读到和能读懂的诗,接着我阅读拜伦、雪莱和浪漫主义时代的其他作品。中学时代临近结束时,我的兴趣主要放在一些法国诗人身上,例如:波德莱尔、瓦雷里、兰波、戈蒂埃和马拉美。出于某种原因,许多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似乎对那一时期的法国文学情有独钟。我知道有好几个朋友的情况都是这样的。我记得那一时期我喜爱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戈蒂埃的《莫班小姐》,它实在算不上是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不但读,还试着把我喜爱的一些诗歌翻译成中文旧体诗。我记得我最初的翻译尝试之一是朗费罗的一些诗,接着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诗,例如《暴风雨》中的一首歌,随后又翻译了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一些断章。当时我不懂古希腊文,萨福的诗当然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我对文学翻译感兴趣是从那一时期就开始的。我忘记说了,我当时用中文旧体诗形式翻译的作品还有弥尔顿的《欢乐颂》和《沉思颂》。

 杨宪益自传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