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芩参集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 > 史类 >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芩参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0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5989372
  • 丛书名: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
作者:(唐)岑参 著;阮堂明 解评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内容简介
岑参(7157~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的生平事迹大略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他三十岁出塞之前。岑参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文本相太宗,伯祖父长倩相高宗,伯父羲坐太平公主谋逆遭诛,家道衰落。父亲岑植曾两任州刺史。参少年时,父逝,从兄受学,“能自砥砺,遍览史籍”(杜确《岑嘉州集序》)。十五岁时,到嵩山少室读书,在早期诗作中,可以看出他耽情山水,恬然自适的思想情绪。但积极用世,是他思想的主要方面。二十岁,他“献书阙下”,赴长安求仕,结果是“金尽裘弊,蹇而无成”(《感旧赋》),失意而归。
  岑参诗则擅长描写,善于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描绘景物,并在写景中寄寓感情,渲染气氛,如写狂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炎热:“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写大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在岑诗中,几乎没有不与景物描写相联系的,或以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元人陈绎曾石:“岑诗尚巧主景。”(《诗谱》)诚然。
目  录
前言
论岑参的边塞诗(代序)(高文 王刘纯)
◎诗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登古邺城
 邯郸客舍歌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
宝初七月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
举徵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高冠谷口招郑鄠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诗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题解
岑参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二十岁时曾献书阙下,对策落第。此诗大概写于此时,作者失意东归,晚宿潼关,慨今怀古,睹景生情。潼关:据《元和郡县志》卷二:“潼关,在(华阴)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流血”,一作“流尽”。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新解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别乡树:指岑参在长安的居处。岑参在开元二十三年后“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感旧赋》)。为求仕奔波来往于长安、洛阳间。津楼:指风陵津楼。风陵津,《元和郡县志》卷二解潼关:“上跻高隅,俯视洪流,盘纡峻极,实谓天险,河之北岸则风陵津。”伯夷:商末士君子。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与叔齐隐于首阳山,义不食周粟,采薇而死(见于《史记•伯夷列传》)。首阳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首阳山与华山为黄河所隔,见“巨灵”注。此四句写诗人于暮春离开长安,东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西去的夕阳徘徊在津楼上久久不下,漫漫归程缥缈在前方,使游子产生一种无所归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二君子忽然浮现在眼前,多想一睹他们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可在对岸的首阳山无轻舟可济,只能望洋兴叹,空发幽情。
书摘插画
插图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芩参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