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史(汉魏卷)(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俗文化 > 中国民俗史(汉魏卷)(精)

  • 版 次:1
  • 页 数:545
  • 字 数:576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065823
  •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作者:钟敬文 主编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2月 
内容简介
汉魏时代是传统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模式奠定的时代,同时也是融铸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时期。对汉魏历史的研究向来为中外史家所关注。但传统的汉魏史研究大多瞩目于经济、政治与重大社会事件,对于普通的民众生活,人们限于资料与兴趣一般较少予以关注。这种情形在近年来随着资料范围的扩大与研究视野的展拓而有所改变,人们开始重视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关注。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汉魏时期的民俗事象进行系统的清理。为读者展示绚丽的汉魏民俗画卷。
汉魏时代是中国民族文化奠基的时代,也是中国民族文化性格形成的时代。从这一时期的文化性质看,它正经历着一个大的文化转变。上古简朴、多元、神秘的文化面貌正逐渐向繁复、统一、世俗的文化新形态演进。当然,这一演进是艰难而缓慢的,文化的演进与政权的更迭有一定的关系,但它主要是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相关。并且,文化的变化是在社会经济形态变化到一定的程度时它才有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文化形态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
作者简介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1927年人广东中山大学任教,参与民俗学会的组织活动,编辑《民俗》刊物与民俗丛书。1928年任职浙江大学,在杭州开展中国民俗学会工作。193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研究院研修神话学、民俗学。1941年回中山大学任教。1949年任教于北京
目  录
总序 中国民俗史与民俗学史
导言
第一章 物质生产民俗
第一节农业生产民俗
一、农业生产的方式
二、农业生产时序
三、主要粮食作物和种植区域
四、祈谷禳灾民俗
第二节 工商业民俗
一、手工业民俗
二、商业民俗
第三节 林牧渔业民俗
一、林 业
二、畜牧业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物质生产民俗
  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体现了文明的历史水平。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的不断进步,是决定着一种民俗的产生、衰亡、或变异的内在动力;社会物质生产像一个车轮,推动着民俗向前演进;而作为与物质生产过程始终相伴的民俗,则处处折射出物质生产和流通水平发展的轨迹。汉魏时代,物质生产技术与前代相比有了极大地进步,物质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物质生产得以在安定的社会条件下有序进行,形成了社会物质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的局面,为汉魏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本章中,汉魏物质生产民俗主要是指这一时代民众在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动产品交换活动中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事象。汉魏物质生产民俗,从物质生产条件、过程、水平等多方面看,都有着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全面地反映在农业、林业、渔业、牧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生产领域之中。
  第一节 农业生产民俗
  农业生产民俗是农业生产的组织者和劳动者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的习俗惯制。重视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传统,汉魏以来,历代统治者对农业生产更加重视,重点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东汉时代起,农业人口出现了向南方的长江流域迁移的势头,从而也逐步改变了南方的农业耕作模式和农业民俗。由于农业生产受到重视,农业生产民俗在统治阶层眼中更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因此统治阶层也积极利用农业生产民俗来规范农业生产的秩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汉魏时代,新农业技术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不仅从开垦面积上,而且也从产量上有了大幅的增长。农业的蓬勃发展,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农业生产民俗的内容。因此在汉魏时代,出现了《四民月令》、《齐民要术》这类比较集中地记述农业生产民俗的著作。
  ……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民俗史(汉魏卷)(精)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