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4171006
作者:全诗凡 著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内容简介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研究一直是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来自高层领导的关注使京津冀地区一体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学者们从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制度、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关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但是,很少有从区域产业链视角进行研究。实际上,一个区域内部各城市产业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区域一体化程度和竞争力。《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以区域产业链为视角对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行研究,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区域产业链的内涵和理论,而且对京津冀地区自身经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 区域产业链
第三节 区域主导产业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产业链形成机理
第二节 区域产业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二)理论背景
  目前对区域产业链进行研究还不算多。从理论上对区域产业链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龚勤林(2004)和陈朝隆(2007)。龚勤林对区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认为产业部门对优势区位的追逐、微观经济活动指向性是区域产业链形成的根本原因,并且产业链接通和产业链延伸是实现区域产业链的主要方式。陈朝隆借鉴了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诸多理论,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累积因果效应理论、梯度理论等传统区域经济地理理论,还有新产业区、新经济社会学、新经济地理学、国家竞争优势、创新体系等理论对产业链各环节在不同空间上布局进行了解释。
  从实证上对区域产业链进行研究则更是显得不足和不成熟。区域产业链进行实证的文章不多的原因是产业链的各环节不好界定,以及各环节的数据不容易获得。例如,陈朝隆(2007)只是基于整条产业链产值的统计描述对中山市小榄镇从早期水稻种植、鱼塘养殖产业链演变成现在的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观赏鱼养殖等产业链进行实证。也有学者尝试提出确定产业链的方法,例如,马国霞(2011)等提出了确定产业链各环节的方法,步骤依次是,首先依据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其次将某一行业作为下游产业,将对该行业的中间投入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大于均值的行业作为上游产业;最后将上下游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许优美(2010)也基于投入产出表,应用平均波及步数法确定了天津市的几条主要产业链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在明确提出区域产业链概念的基础上,从演化的视角,以分工理论和区位选择理论分析区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并且分析区域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区域产业链的理论体系和内涵,为区域产业链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其次,借鉴平均波及步数法来测度产业链发展程度,从方法上提出了一个量化产业链的方法,为对产业链的定量研究做出了一点贡献。
  (二)现实意义

 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