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50年(修订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修订版)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6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0679114
作者:王万森,吴义勤,房福贤 主编出版社:中国海洋出版时间:2006年08月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50年》的初版印行5年以来,作为大学中文系教材和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经受教学实践的检验,获得了良好的评价。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50年》(修订版)。首先,进一步强化整体性和规范性。整体性不仅指当代文学史本体的整合,还要树立大文学史观念,将中国当代文学置于现代性语境之中;规范性体现文学史规范和教学规范对于教材的严格要求。其次,吸纳新成果,开拓新视野。广泛汲取近几年当代文学研究的崭新成果,使文学史内容更丰富,探究更深入;将新世纪最初几年的文学纳入视阈,时间下限顺延至2005年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化的方向和多元文化的融会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50年的基本轮廓
 第三节 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 一体化文学体制与现实主义文学主潮
 第一节 一体化文学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第三节 “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冲击
 第四节 “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
 第五节 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的论争
第三章 解放区文学传统的新发展
 第一节 赵树理的小说
 第二节 孙犁的小说
第四章 革命历史斗争小说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 一体化文学体制与现实主义文学主潮
  第一节 一体化文学体制的形成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改变了“五四”以来所形成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方向与传统,并由此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的革命形态的“新型文学”。
革命的发展与新的社会理想亟需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而要建立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就必须对以往的文学体制进行新的改造。所谓“文学体制”,是指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场域,是文学的观念、思想、语言、形式等审美形式背后的、复杂的制度性因素。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文学生产的方式也逐步从以个体写作为主转换为以“制度写作”为主,文学不再是纯粹的意识观念和语言形式,而成为社会综合力量参与竞技的场所。现代社会中的职业作家创作机制,报纸杂志等传媒机制,读者接受消费机制,文学社团、文学机构的组织机制以及文学批评的规约机制等,形成了现代作家写作难以逾越的文学制度。比起革命前的时代来说,当代的文学体制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当代的文学体制是一体化的,亦即这一时期的文学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包括文学机构、文学报刊、写作、出版、传播、阅读、评价等环节,都是高度一体化、组织化的。说它复杂,是因为这种新的一体化的文学体制,就像齿轮一样精密,环环相扣,带动着当代文学向着已经规定好的方向前进。
  新文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学艺术已经真正成为列宁所说的“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列入党的领导机构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国文联和全国文协(后分别改称“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从1949年7月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始,到2001年12月召开的第六次(作协)、第七次(文联)全国代表大会,基本上都是由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组织召开的,而党的主要领导人都要亲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60年代以来,“全党管文艺”(以及“第一书记管文艺”)的口号,几乎家喻户晓。由于文学艺术普遍受到重视,也造成了当代接连不断的文艺批判与斗争。
  ……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修订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