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师.第一野战军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中国雄师.第一野战军

  • 版 次:2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827383
作者:洪兵,汪徐和 编著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编辑推荐
  **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后,各部队开展了剿匪、生产、屯垦戍边、协助地方建党建政、土地改革等工作,为巩固人民政权,维护社会治安,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部队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野战军的官兵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宝塔山下,关中平原,黄河岸边,天山南北,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埋下了英烈们的忠骨。 中国各族人民将永远记住这支英雄的部队,永远怀念英雄的战士。 **野战军不朽的功绩永垂青史!《**野战军》由洪兵和汪徐和编著。
 
内容简介
  简称“一野”,义称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为彭德 怀,它是解放 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 中央军委麾下 的一支劲旅。“一野”最早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 宁解放区和晋 绥解放区的八路军及地方武装改编组建而成,其先后 经历了晋绥野 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西北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 等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第一野战军先后发起宁夏战役, 河西战役,扫 清陕南、陇南战役等著名战役,解放了陕、甘、宁、 青四省全境。
  随后,第一野战军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 又挺进新疆、 川北和西藏,以势如破竹之势解放西北全境,将鲜艳 的五星红旗插 遍相国的天山南北。《第一野战军》由洪兵和汪徐和 编著。
目  录
第一章 威武之师
第二章 生死对头
第三章 雄师溯源
第四章 挥戈晋绥
第五章 万里回师
第六章 让出“红都”
第七章 三战三捷
第八章 过坳
第九章 横扫千军
第十章 战晋阳、得西安
第十一章 钳马打胡
第十二章 陇东喋血
第十三章 进疆
第十四章 分兵入川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949年1月,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战 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军的精锐力量。我军力量已具 有优势,全国的战略形势,朝着有 利于我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1月,国民党军损失的兵力 总计达495万余人,残存的正 规军仅有71个军227个师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 、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下 降到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共146万人。这 些部队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 大地区内,已无法在战略上组成有效的防御。敌100 多万正规军中,位于南京、上海、 杭州地区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部19个军64个师 约41万余人;位于武汉、宜昌 地区的华中“剿总’’白崇禧部,和广州绥署余汉谋 部共17个军57个师36万余人;位 于陕西地区的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部13个军33个师约 20万人;位于陕、甘、宁、青、 新地区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马步芳、马鸿逵部6个军 28个师17万余人;位于太原地区 的太原绥靖公署阎锡山部6个军14个师7万余人。{~ JII、康、黔、滇等省的重庆绥 靖公署张群部,以及青岛、新乡等孤立据点和绥远西 部之敌共10个军31个师约24万人。
  这些部队,除白崇禧集团、胡宗南集团的一些军以及 马步芳部未受我军严重打击,尚有 一定战斗力外,其余部队多系新组成的,或者是多次 被歼又多次补充起来的,战斗力很弱。
  我军经过两年半作战,已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 大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各解 放区已完全连成一片,总面积达261万平方公里,占 全国总面积的27%;总人口约2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42%;同时还拥有县以上城市776座 ,占全国县以上城市的38%。人 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由长期的劣势转为优势。至1949 年1月,我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开 始时的120余万人增加到358万余人,其中野战军已增 加到188个师(旅)共218万人, 士气高昂,装备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不仅拥有强大的 炮兵,而且还扩建了工程兵、铁道 兵等兵种,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
  十八兵团副司令员陈漫远在进军动员大会上宣读 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进军命令,在 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西北解放战争 的发展也很迅速。1948年,西北野 战军以68万人的兵力向优于己数倍之敌进攻,共消灭 敌军约16个师115万人,收复了 延安,解放了黄龙地区,并一度解放了渭河以北及关 中东府、西府等20余县。
  整个战略形势的发展,正如毛泽东主席指出的, 我们已经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 战胜国民党,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 是毫无疑义的了。

 中国雄师.第一野战军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