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医学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刑法 > 中国法医学史

  • 版 次:1
  • 页 数:306
  • 字 数:492000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8001632
作者:黄瑞亭,陈新山 主编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中国法医学史》详细介绍了对法医学发展有贡献的182位历史人物,所选古今人物,主要以法医工作者为主,也选入了在医学、立法、文学、历史等方面对法医学有影响或有贡献的人物,通过去粗取精,突出重点,力求恰当评价,“籍人明史”。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法医学家宋慈和现代法医学奠基人林几进行了专门介绍,突出其历史贡献和学术成就,以使本书真正成为研究我国法医学史、法医人物和历代法医学发展水平以及历史的经验教训的重要史料。本书同时对我国法医学溯源、仵作职业演变、《洗冤集录》出现、法医研究所的作用以及法医学发展作了介绍和评价。本书附有“宋慈家谱”和“林几年表”等。本书有别于其他法医学史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时间(朝代)为主线划分章节,采用史志结合的写作方法,在顺序上先写史再写人物,在内容上不仅写法医学史,还涉及政治、文化、法律和司法等方面。其可读性强,不仅适用于对法医学有研究或从事法医学工作的人员或史学、政法、律师、医学等专业领域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阅读,还可供对法医学有兴趣的其他人员参阅。 
内容简介
  《中国法医学史》对我国不同朝代(时期)的法医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不同时期的检验制度、检验案例、法医成就以及重要事件进行了全面阐述。详细介绍了对法医学发展有贡献的182位历史人物。本书采用史志结合的写作方法,可读性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疑难病例荟萃》一书共分为6章,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进展、前向导丝技术开通CTO与病例分析、逆向导丝技术开通CTO与病例分析、CTO的影像学支持与病例分析、治疗CTO失败的原因与病例分析、CTO并发症预防及病例分析等内容。
作者简介
  黄瑞亭,男,现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管理办公室主任、主任法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医学会理事、医疗损害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庭科学历史文化博物馆顾问,福建医科大学、福州大学兼职教授,福建警察学院客座教授。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陈新山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教授,武汉法医学会法医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法医学会法医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心血管病理学组副组长,国际法医学会(IALM)会员,《中国法医学杂志》等刊物编委。
目  录
第一章战国秦代法医学
 第一节我国古代法医学萌芽
 第二节战国秦代检验制度
 第三节战国秦代检验案例
 第四节战国秦代对法医学有影响的人物
第二章汉代法医学
 第一节汉代司法制度
 第二节汉代检验制度
 第三节汉代检验案例
 第四节汉代对法医学有影响的人物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医学
 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第二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医事制度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医检验
前  言
  我国有辉煌的法医学历史,从战国、秦代发端到现代法医学发展,在世界法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古代有宋慈,现代有林几,他们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但是,在中国漫长的法医学发展史中,先辈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对前人奋斗历程进行总结归纳,为当前的法医学振兴提供历史借鉴,是《中国法医学史》的主旨。本书的编纂,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入选、材料的取舍、撰写的体例和方法等方面,都努力遵循这一主旨,务求本书存史价值高,可“鉴古知今”、“籍人明史”。也就是说,当前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我们应当珍惜前人走过的路,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冷静思考,探索真谛,启迪后人。
  本书的特点是既写“法医科学史”,也写“法医人物志”,两者相结合。科学史中人物历来占重要部分,所以,《中国法医学史》中人物志也应在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历史是人类自觉活动的产物,历史上任何业绩都是由人完成和创造的。人类社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是最集中、最典型、最生动的历史记录。《史记》中“人物传”占篇幅86%,《二十四史》中“人物传”占67%。所以,人物志是“史书之髓”、“志书之志”、“学科之典”,法医学也不例外,要研究法医学史,必须研究法医学人物。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据现存资料认为,我国古代法医学萌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前475~221年)。《礼记》和《吕氏春秋》都记载:“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1975年发现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图1-1,图1-2)中记载了有关法医学资料,说明早在战国时代,我国法医学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因此,《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尤其是其中的《封诊式》被认为古代法医学检验最早产生于中国的战国时期提供了的证据。《封诊式》是秦简原有的标题。由书中的内容可知,《封诊式》就是一部以文书格式出现的以刑事技术和医学检验为主要内容的法科学书籍。这种书籍在16世纪以前的欧洲是未曾有过的,因而是世界第一部法科学书籍。勘验是本书的中心内容,所介绍的勘验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活体检查、尸体检验、现场勘查、法兽医学检验等。
  但是,严格地说,我国最早何时开始出现古代法医学萌芽,现在难以定论。我国学者林几研究认为:“中国名法医药诸学,自古已昌,书曰‘惟刑之恤’,诗曰‘在泮献囚’”。“惟刑之恤”指经检验确定为老、幼、废、疾者予以减刑悯恤;“在泮献囚”指经检验尸首核实战功以行赏赐。《尚书》是有关史料的记载,收入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6世纪)。我国学者孙逵方也曾论述,据早在中国古代医学名著《内经》所载的“其孔可解剖视之”和《史记》中《扁鹊仓公列传》所载的“乃割皮解肌”,及黄帝时期名医岐伯“内观五脏六腑”,估计公元前1066~前771年的周代已有了解剖的思想。司马迁的《扁鹊仓公列传》中说的“割皮解肌”,并不是说扁鹊本人的医术,而是说扁鹊之前的“上古”时有个叫俞跄的医生会“割皮解肌”、“渝院肠胃”、“搦髓脑、漱涤五脏”等,是在比扁鹊更早的时候就出现的。其中“上古”指夏、商、周,周有文字记载,大概指周(即大约前1066~前771)。《礼记?丧大记》:“属纩以俟绝气”,“纩,今之新绵,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法医学仍将它作为确定是否死亡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表明当时已使用呼吸停止(“绝气”)作为死亡指征。《礼记?问丧》:“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三日而后敛者以俊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作为“属纩”验死法的一种补充,对死者停尸三日,是为了防止假死、误葬的发生。

 中国法医学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