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与尼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叔本华与尼采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085145
  • 丛书名: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
作者:(德)西美尔 著,朱雁冰 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7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美尔关于叔本华与尼采的一组演讲稿。该讲稿不是一种单纯报告,它超越学说的内容本身,把文化事实和精神关系、认识标准和伦理价值批判性地联系在一起。作者从其全部论述中择取一条简洁、统一而重要的、反映其思想的脉络,论述叔本华和尼采学说最内在的核心、客观上*价值和真正永久的部分,目的是对一般的精神文化史、对理解两位哲人的思想的永恒意义有所贡献。
目  录
前言
Ⅰ 叔本华和尼采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Ⅱ 人及其意志
Ⅲ 意志形而上学
Ⅳ 悲观主义
Ⅴ 艺术形而上学
Ⅵ 道德与意志的自我解脱
Ⅶ 人类的价值与颓废
Ⅷ 高贵道德说
译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Ⅰ 叔本华和尼采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令人感到悖理的是,我们种属的一切较高的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我们若与其增长相适应,便必须走越来越漫长、越来越坎坷、越来越多停顿和曲折的道路,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人达到的文明程度越高,他便越是走迂回曲折道路的生命。动物和未开化的人的意志所要求者,他们,一般言之,以所谓直接方式,通过简单抓取或少量简陋工具便可达到:手段和目的的结构可一览无余。高等生命不断增长的多环节性和复杂性不满足于单纯的三段序列:意愿一手段一目的,而是允许有中间环节,以便达到众多,在这众多之中原本有效的工具通过一个工具造成,而这个工具又通过另一个工具造成,最后形成我们实践活动的那种看不到边际的纠结,即链条品格,人在这一链条品格之内享受着成熟的文化。在这里只须想一下食物的获取,想一下原始文化中为满足——当然有时也不能满足——获取食物而使用的方法之简单,想一下现代人为得到他餐桌上的面包所仰赖的无数活动、无数装置、无数交通设施之错综复杂。由于这一个个使生活成为技术问题的长远的目标系列,我们千百倍地不可能在每一个瞬间意识到每一个目标系列的终极环节;部分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看到某一目标系列,部分因为哪怕我们暂时迈出的下一步也要求我们集中我们全部的心灵能量,所以,意识始终停留在工具上,而赋予这整个发展以内涵和意义的终极目的却移向我们内心的视野,最终沉没在这个视野之后。技术,即文明生存所需要的工具的总和不断增长,成为努力和估价的基本内容,最后人们在一切方面都为纵横交织、错综复杂的活动和机构系列所包围,而这些系列全都缺乏终结性的、富有确定价值的目的。只是在这种文化状况之下,方才出现对生命本身的终极目的的需求。只要生命充满着自我满足的短期目标系列,它就远离那种因思虑自己被束缚于一张为单纯手段、弯路、权宜措施交织的网络而必然产生的苦苦求索的躁动不安。只有当我们像对终极价值那样全神贯注地面对的无数活动和兴趣让我们看清楚其单纯的手段品格时,才会产生探求整体的内涵和目的这个令人惶恐的问题;在不再是最后,而是最后的前一个和最后的前一个的前一个的个别目的之上升腾起一个实际上已经完成的统一的问题,在这个统一状态下,所有那些未终结的努力都有可能达到将灵魂从种种单纯权宜措施的混乱之中解救出来的成熟和宁静。
在我们所知的世界历史上,希腊一罗马世界的文化在公元之初似乎第一次将灵魂推入了这个状态。生命的目的体系变得如此复杂,行为和思考序列变得如此多元,生命的兴趣和激情变得如此广阔并仰赖如此多的条件,以致在俗众模糊的本能冲动和哲学家意识的自我思考中,似乎引发一种对生命本身的目的和意识的惶恐不安的探索。耽于享受的人的及时行乐(carpe diem)阉割了这个问题,这恰恰是他们生存的证明:瞬间的感官快乐的目的当然就在其本身,由于感官快乐将生活分解为完全个别地侧重的瞬间,它就强制性地使之摆脱了一个绝对统一的需求。外来的东方膜拜之神秘主义,广泛的对一切迷信的偏好,而同时又反对多神膜拜,这些证明,世人从迷惘生命的广延中已看不出有任何意义。
书摘插画
插图

 叔本华与尼采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