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童第周的故事(治学严谨 奉献一生的科学巨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科学家 > 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童第周的故事(治学严谨 奉献一生的科学巨匠)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0987743
  • 丛书名:实干兴邦·科学家故事丛书
作者:林承谟 主编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编辑推荐

    林承谟编著的《童第周的故事》内容介绍:18岁以*后一名考进宁波效实中学学习的童第周,**学期结束仍然是*后一名。校长要求他退学或留级,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去攻克学习难关。早晨天不亮,他就起床在路灯下读外语;夜里别人都深睡了,他仍在路灯下自修功课。老师发现后,关上路灯,逼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的灯下继续学习,把老师也感动了……一生锲而不舍的精神,*终成就了—个享誉海内外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

 
内容简介

  《童第周的故事》从童第周出生讲起,“少年勤学苦”讲述了少年时期聪明好学的童第周。本书还包括“异域求学艰”、“国难独钻研”、“新生一力担”“奋斗不容艰”,以童第周一生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童第周少年勤学、海外求学、立志科技兴国、勤勤恳恳地奉献自己在生物学教学科研工作的经历描写,为我们呈现出童第周勤奋好学的一生。作为老一辈科学家,童第周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爱国主义情怀对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林承谟 原名林学武,湖北孝感人 文学硕士,高级编辑,曾任京华出版社第六编辑室主任,出版图书有《名将与名战》《胡雪岩全传》《武则天全传》等。

目  录
第一章 少年勤学苦
第一节 出身于书香门第
第二节 年少时的点滴积累
第三节 爱读书、爱清洁的孩子
第四节 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第五节 一波三折的求学之路
第六节 立志探索生物遗传的奥秘
第二章 异域求学艰
第一节 开启科研生涯
第二节 决意出国留学
第三节 爱人的鼎力支持
第四节 异国苦读
第五节 投身爱国斗争
第三章 国难独钻研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对当今中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圆满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就要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此,我们特别策划出版了这套“实干兴邦?科学家故事丛书”。此套丛书遴选了当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10位科学家——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气象学家竺可桢,生物学家童第周,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为读者呈现了一代大家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
  这些科学家身上充满创新、务实、不怕困难、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可贵品质,他们以国家、民族的前途为己任,不计个人名利,不计条件待遇,始终坚持不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学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用实干来证明一切、改变一切,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富裕奉献了一生。他们都是实干兴邦的楷模,永远值得人们景仰,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节出身于书香门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苏杭就是今天的苏州和杭州,位于我国东海之滨,自古以来就以山水秀丽、园林美雅而闻名天下。
在这风景如画的天堂里,有一个有山有水的鱼米之乡——宁波。离宁波不远的鄞县东乡有一个叫童家岙的小山村,村庄青山绿水环绕,南面是浙东四明山的支脉赤堇山,平均海拔500多米,主峰是白岩山和银山冈;北面是太白山,传说太白山中住着太白金星。
村岙深处有一座非常秀美的溪坑山。村西的丛山就是道家梅子真隐居的梅岭。村子周围还有连绵的山峦,每座山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村里人给这些山起了各种各样形象的名字:扁担岗、蒲鞋山、笠帽峰、菩提岭……群山绿意葱茏,生机盎然。1902年5月28日,童第周就出生在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
唐代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童第周的先祖童晏(字天清)为了躲避战乱,带着三子童森(字大芳)从嘉兴乔迁到此,这就是童村的开始。到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9年),王安石出任鄞县知县,他狠抓教育,创办县学,从此教育蔚然成风。明末清初,一代文豪全祖望,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业,来到这个地方韬光养晦。从此,这个闭塞的小村庄开始接触外来的文明。
据统计,从宋至清,鄞县出了6名状元,1074名进士,举人数千人。离童村不远的东钱湖畔,南宋时期有一户史姓家族,光他们一户就出了3个宰相,四世两封王,72进士及第,真是荣耀至极。童氏家族虽不是显赫的官宦家族,但也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连童氏的辈分也是按“诗、书、礼、乐”中的“诗、书”,以及“甲、第、中、和”来排序的,其房号则按“温、良、恭、俭、让”来命名。童第周的曾祖父童诗绪和祖父童书礼虽然都没有上过学,但父子两代都先后捐了个“国学生”。
童第周的曾祖父童诗绪是个农民,他非常聪明,很精于计算,可以用纽扣做很多复杂的算术。他的曾祖母很会持家,会养猪养鸡。从那个时候开始,童家渐渐积累了一点家底,后来又有了自己的土地,家境逐渐富裕起来。最好的时候,童家有上百亩土地,可以说是小康之家了。
童第周的祖父童书礼一辈共有兄弟5个,成家后分别取名为温房、良房、恭房、俭房、让房。童第周的祖父是5个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也就是让房。童家是母亲当家,而且又特别喜爱小儿子,因此童书礼成家后,分得的家产很是优厚。不幸的是,童书礼患了眼疾,再也不能干活了,只好雇了一个长工,等特别忙的时候再雇几个短工。
童书礼开始只有两个女儿,中年以后才得了个儿子,这就是童第周的父亲童兆甲。童书礼一心想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让他光耀门楣。所以,他希望童兆甲好好地接受教育,再也不要像自己那样捐钱买“国学生”了。
为了凑足学费,童书礼把家里的一些土地变卖了,亲自将儿子送到县城去上学。由此,童兆甲取字如祥,号梅芳,成了第一个走出山村,到县城求学的孩子。村里人也把他当成了文人。
书摘插画
插图

 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童第周的故事(治学严谨 奉献一生的科学巨匠)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