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学者前瞻中国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百名学者前瞻中国经济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7705192
作者:刘守英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编辑推荐
自201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到2015年下降到6.9%以下的水平,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讨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有人乐观,有人悲观。而本书正是汇集百家之长,对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做出前瞻判断,不拘于一家之言,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着一些前所未遇的困难和挑战:劳动年龄人口*量下降,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传统产业和低附加值生产环节的产能严重过剩,粗放式发展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暴露,以创新为驱动力的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增强等。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中国的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弹性和韧劲:中国的城镇化远未完成,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这意味着,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的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本丰富、创新能力正在增强,有支撑未来发展的雄厚基础和良好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的下降态势,只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暂时现象,同时这一态势是可控的、可承受的,不会硬着陆。随着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不断取得进展,中国经济将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实现稳定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作者简介
刘守英,湖北洪湖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经系与土地研究中心及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经济时报社前社长兼总编辑。其代表性论文有《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翻译著作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等。近年出版的有影响力的土地专著有:《中国土地政策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直面中国土地问题》等。李慧莲,河南汝州人,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时报副总编辑、编审。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士学位。1994年8月在中国经济时报社正式创刊前进入该社工作,曾任总编室副主任、地区部主任、要闻国际部主任、编委兼新闻中心总监等职。从业20多年来,写有四百多万字的新闻作品,著有《我的采访录》,主编并写作《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中国小微企业生存报告》等书籍。所写新闻作品及调研报告曾多次得到中央领导的表扬或批示。
目  录
保持定力,砥砺前行(代前言).................................1张军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跳出财政刺激陷阱切实推进“供给侧”改革.
4白彦锋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2016 :宏观经济的四大走势
7白永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树立全面创新思维,统筹推进全方位改革
10曹海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提高理论和实践
13茶洪旺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增长在下行中有望逐步企稳
17陈昌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中国经济仍处在下行通道,需要加大改革步伐
20陈 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以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扭转自增强式经济下行趋势
24陈 龙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16 年中国文化产业或呈十大趋势
27陈少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将继续深刻调整
31陈 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国企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首要任务
34程世东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中国经济增长仍具可持续性 .
35程伟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以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的实质性突破
38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应进一步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41丛 屹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从总供给、总需求两方面改善经济增长条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部署。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已经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战胜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中砥砺前行,为更长时期的持续和健康发展奠定更加牢靠的基础。保持定力,首先就是要牢牢把握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化解结构矛盾和培育增长新动力上,因为这是我国克服困难、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正确的途径。从国内外环境和发展趋势来看,2016年稳增长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发展面临的问题、矛盾和困难肯定也不会少,甚至不排除出现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外部冲击或变化。对此,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也要看到其必然性和客观性,保持平常心态。即使一些增长指标一时下降多了一些,也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强需求刺激,因为事实一再证明,那样做不仅治不了本,反而会使矛盾后推甚至越积越大。相比短期增速,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居民就业、收入、物价、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等民生问题,以及系统性风险的防控等。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即使短期增速下降得多了一些,也是值得的。保持定力,还要在面对困难和风险的情况下,下大力气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通过改革尽快构建起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促进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临诸多难啃的硬骨头,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和矛盾化解,推进的难度和风险也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持足够的定力和意志,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改革,否则,如果一些重要改革久拖不决,长期来看问题和风险会更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部署,两年多以来出台的方案、文件也不少,但从改革的实际成效来看,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国企、土地及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领域,更是如此。保持改革定力,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向,切实贯彻落实各项改革部署。要防止因遇到阻力或困难而出现改革方向上的偏差,或者以改革之名行固化既得利益之实。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一点在当前处理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和调整优化结构过程中尤为重要。二要加大改革方案实施力度,特别是要鼓励地方和基层大胆创、大胆试。这是长期以来我国成功推进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习总书记最近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要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为此,要容忍改革者犯错误,容忍改革失败,为地方基层大胆试验创造良好环境。与此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化解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一要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特别是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农房抗震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在补短板、强后劲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并为钢铁、水泥、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喘息的机会。二要认真贯彻社会政策要兜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民生投入,高度重视去产能和处理僵尸企业过程中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培训转岗再就业问题,以及城乡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等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三要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针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要加强监控,早作预案,早作准备,在有控制地适当释放风险压力的同时,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百名学者前瞻中国经济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