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

  • 版 次:1
  • 页 数:321
  • 字 数:253000
  • 印刷时间:2007年01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60831
作者:李秀云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现代新闻思想发展的学术特征,首先梳理了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演变规律,勾勒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演变进程,在对中国现代新闻思想进行宏观考察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采访、编辑、媒介经营与管理、自由、报刊舆论、伦理、教育、学术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与特征,从八个侧面分别透视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实现了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研究的宏观概括与微观分析的有机结合。
作者简介
李秀云(1972—),女,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已出版专著一部《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新华出版社2004年12月),合著一部《天津新闻传播史纲要》(新华出版社2005年6月)。现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局级项目三项,参与*项目两项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演进
 一 新闻本位思想
 二 新闻宣传思想
 三 大众新闻思想
第二章 新闻采写思想
 一 客观主义
 二 与新闻学的原则稍有出入
 三 用事实表达意见
第三章 新闻编辑思想
 一 综合编辑思想
 二 精益编辑思想
 三 大众化编辑思想
第四章 媒介经营与管理思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演进
1919年至1949年间,中国新闻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1919年至30年代初,居主流地位的是新闻本位思想;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战时新闻宣传思想逐步兴起;40年代中后期,大众新闻思想日臻成熟。
  一 新闻本位思想
 1.历史背景
  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由言论本位向新闻本位的转化。19世纪70年代,王韬脱颖而出,他高度重视报刊政论的作用。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康有为、汪康年、谭嗣同等报刊政论家掀起了中国的国人办报高潮,也形成了报刊以政论文章为主的一个传统。
  辛亥革命前后,报刊成为革命鼓动与宣传的重要工具,报刊政论传统依然故我。各报刊都十分重视政论的写作与刊载,一般报刊普遍设有社论、论说、社说等栏目,有的报纸几乎每版都有评论文章,有的报纸还设有专门撰写评论的主笔。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报刊政论家,如邵力子、章士钊、叶楚伧、戴天仇、陈布雷、李哲生、谢无量等,不胜枚举。在“言论本位,,时代,报刊政论家是新闻事业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主角,他们关注的不是如何进行新闻采写与报道,而是如何利用报刊言论鼓吹政治改良或革命。
二次革命后,由于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先后采取禁锢言论的政策,多数报纸因担心言论罹祸而开始少发政论甚至不发政论。而且,民国初年各政党报纸以报刊言论为工具,互相诋毁与谩骂,令普通的读者生厌,从而使得这类报纸的读者日益减少。
报刊政论衰退的同时,报刊的新闻报道功能却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局复杂多变,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唤起了人们对国内外时局的关注,从而增强了人们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在外在的客观需求的刺激下,当时各报纸日益重视新闻报道。政治、军事消息在报纸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关时事政治报道的电讯越来越多,日渐在报纸版面上占据主要地位。为了生存与发展,各报还专门以电讯的多与快作为相互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新闻通讯也受到了普遍欢迎,实力雄厚的报纸开设了专门的采访部,增设本埠访员与外埠访员,并聘用专门的记者派驻北京。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奇才”式的新闻记者如黄远生、邵飘萍、刘少少、徐凌霄(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人声名鹊起,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职业开始被人刮目相看。
 ……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