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孩有话对您说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亲子关系 > 港孩有话对您说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7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0704350
作者:林泽铭 著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编辑推荐

     港孩,照字面意义,就是指“香港的小孩”;但不知不觉问,“港孩”一词变成了一个带负面意思的词汇,解作自理能力、抗逆解难能力和竞争力均低的孩子。他们生于信息网络发达的年代,家境丰足,父母宠爱,佣人侍候,衣食无忧,自然养尊处优。 《港孩有话对您说》是由孩子写给大人的书,作者林泽铭16岁,在香港就读中四,已出版长篇小说8本。

 
内容简介

     常说做老师难、做家长难,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位置,任人评说,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孩子的心声,到底有多少大人真正了解?到底有多少大人真的愿意静心细听?难道大人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 《港孩有话对您说》是由孩子写给大人的书,作者林泽铭16岁,在香港就读中四,已出版长篇小说8本。 由港孩亲自上阵,现身细说一些孩子真正的想法,让大人们真正了解孩子,听到孩子的真心话。 本书可视为孩子写给大人的信,主题分别是:你以为我想这样吗?家长们,我想对你们说;老师们,听听我的心里话;我们并非一文不值;谁来救我…… 本书与作者爸爸写的《港爸大战虎妈妈》一书配套,与爸爸就共同的话题各自抒发所思所感,各自成书。港孩港爸的两本书相互呼应,构思非常新颖、独到。 这本《港孩有话对您说》中提到的孩子对大人们的心里话、所举的事例,十分值得各位大人深思,同样值得内地的家长们、教师们及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反思。

作者简介

     毕业于香港圣公会牧爱小学下午校。现于香港拔萃男书院就读中四。已出版长篇小说8本。

目  录
话题一
你以为我想这样吗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港爸港妈所为
三、教育制度的环境影响
话题二
家长们,我有话对你们说
一、唠叨+紧张+八卦+挥之不去=烦!
二、高压专制
三、您做得,我做不得?
四、妄下判断,自以为可以完全代表子女
五、拿子女作比较
六、港孩心中的“完美父母”
话题三
老师们,听听我的心里话
一、烦的老师
二、老师永远是对的
三、发泄个人情绪的老师
四、港孩喜欢什么类型的老师
话题四
我们并非一文不值
一、精通计算机、科技
二、崇尚个人主义
三、乐于学习
话题五
谁来救我
一、“我也不想做隐青,但我真是觉得自己一个人独处舒服点喽……”
二、“我也有梦想,不过……我没有勇气讲罢了……”
三、“低能!如果我真吸毒,就不会给你验啦!”
四、“说真的,其实我宁愿看书,都比做project好……”
五、“通识通通识?有可能通通都不识……”
六、“计OLE?报呀!……呀?只有两个小时?……不报啦!”
八、“高分低能,总好过其他人低分低能呀……”
话题六
港孩絮语
结语
前  言

     港孩,照字面意义,就是指“香港的小孩”;但不知不觉问,“港孩 ”一词变成了一个带负面意思的词汇,解作自理能力、抗逆解难能力和竞争力均低的孩子。他们生于信息网络发达的年代,家境丰足,父母宠爱,佣人侍候,衣食无忧,自然养尊处优。 如今,人们对香港年轻一代的评价,不是过分依赖、不够独立,就是自我中心、情绪智商低,或是又懒又“hea”(注:香港流行语,有懒散、无所事事等意思。下同)。“一竹篙打一船人”,难免殃及池鱼。其实独立自主的“港孩”,大有人在。至于符合各种“港孩”条件的港孩,则欲辩无从,想反驳,但眼见自己到了中三仍未懂得绑鞋带,也只好忍气把驳斥的话吞回肚子里去。 我1995年出生,今年16岁,就读中四,乃独生子(不过没有佣人),完全符合“港孩”条件。父母亲戚有时也会说我自理能力偏低,双亲不在身旁,就大叫救命;不懂这、不懂那;父母问问题,我通常都回答“不知道 ”;最讨厌PE堂,要动身跑步做运动,我宁愿留在课室伏在桌上……骤眼看来,本书作者确是一名典型港孩。 由港孩写“港孩”,最好不过。 我想说的是,我们并非娇生惯养如许。 常说做老师难、做家长难,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子女、学生的我们,只能处于被动的位置,好比傀儡,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港孩的心声,到底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愿意静心细听? 《港孩告白》这本书,并非指责老师家长,推诿身为港孩的我们全无责任,而是希望透过文字,能促进港孩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港孩明白老师的循循善诱、父母的含辛茹苦的同时,也能使父母和老师对港孩的心事多一分关注和了解,欣赏港孩在这个年龄的独有特性。 即使我未能代表全港的年轻一代,至少也可以代表某部分港孩的意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放过”S呢?为什么不让S来参加聚会呢?S能够逃出父母魔掌的时候,多是因为要做实践课作业,“迫不得已”要离家约会朋友。可是,就算每次有类似活动要出门相约朋友,s也得与父母斡旋——在前一天完成所有功课、温习和乐器练习;有些时候,更无法不与父母发生摩擦。踏入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性格会反叛一点,但也不会因为父母不许可,而刻意处处作对,“你不准许我偏要做”,其实我们不是这样的。假如父母的限制是有道理的,孩子绝对能够接受。但同一时间,青少年总爱追求自由,不欲受父母拘束。孩子所希望的,不过是父母给予适当的空间和宽容。有些时候,家长的高压专制,委实令孩子大感不满。不仅不让子女和朋友外出,更不准他们上网(尤其MSN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更被父母列为“黑名单”),有时甚至连计算机也不许使用。 为什么港爸港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要专制到这种地步呢? 港爸港妈的回答是:“希望子女专心读书。”但是,要子女专心温习,不代表就要封锁计算机吧?孩子希望父母明白,我们有自主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专注力,以及管理自己的时间。港爸港妈多此一举的行径,在孩子眼中不但会视为束缚,更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自主能力。不准我上网,即表示认定我一定不会专心读书,偷懒跑去上网吗?少年人心灵脆弱,反应过敏,鸡毛蒜皮的事,也可以无限延伸、扩展他的联想。所谓官逼民反,港爸港妈的钳制,在孩子小时候应用,或者仍会产生有效的警戒作用;但当孩子长大了,这些措施只会弄巧成拙,父母愈不准,子女愈要刻意犯禁,除了令亲子关系紧张,更助长孩子因为反叛而做出过激的行为,向父母“宣战”。此外,有些父母所不允许的事情,实在是有点“无厘头”。身边有朋友年届十六,其母很少准许他看电影。即使看电影,也只能观看I级和IIA级的电影,“青少年及儿童不宜”的IIB级更不予准许,绝不能看。我首次听到有父母颁下如此离奇的禁令。说实话,十六岁,接触到含有成人情节及不当行为的电视、电影或其他传播媒介,实不足为奇吧。难道你以为,他甫踏入十八岁生日那天,就会立时“够资格看”?以往是问题,在十八岁那一刻就会变成没有问题吗?其他朋友都看过IIB级的奥斯卡大热影片,自己却因为港爸港妈的制止,与时代脱节,更无法融人朋友的对话。对于喜爱与朋辈相处的青少年来说,无法融人朋辈是个极大极严重的问题。而且,当知道朋友圈子当中,只有自己受这道由父母颁下的禁令约束,自卑心悄悄作祟,感到自己和同龄的朋友之问,有一道无形而宽阔的鸿沟。有家长不准许孩子外出的理由是不想孩子经常上街。务必留意“不想”一词。我同意,如果父母背后动机出于爱,而孩子遵从是为了不让父母不快,那么父母就不算专制了。可是,孩子无法明白,为什么经常上街就会令父母担心?既不是夜归,又不是前往龙蛇混杂的地方,也不是第一次出门与朋友相聚,孩子不能理解父母为何有不准之意。港爸港妈会否滥用了自己对孩子的操控权, 认为自己的说话,孩子务必臣服,因此索性不讲什么理由,直接道出是因为自己“不想”孩子上街就算?这也难怪有人说现今连父母教训子女都要讲求理性和民主了。因为在港孩心目中,父母变得蛮不讲理,所以港孩就要开始与父母“讲理”,讨回公道,恰如谈条件似的。这是没人想看到的局面。孩子只希望父母能够给予空间,把自己当成独立个体,并非是永远藏在父母掌心中的物品。社会上普遍认为港孩自理能力低,十多岁的年轻人,也表现得像个幼儿园学生。但作为孩子,我要说的是,其实踏人青春期的少年人都向往“成为大人”。尤其是当父母时常替孩子安排日常生活,就愈驱使孩子想成为大人,因为这样就代表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一切。所以,当家长帮孩子安排一切大小事务时,别以为这样会令孩子很安心、很快乐,其实这样只是本末倒置,令孩子感到大大不爽。“您做得,我做不得?”这绝对是无数港孩的心声。由于他们渴望成为大人,欲从父母手中夺过自主权。当发现父母能做的事,自己却受到制止,他们便认为父母仍然把自己当作三岁小孩。港孩最不喜欢的,正是这种感觉。港爸港妈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不准孩子做某些事,是为他们设想,自是理所当然。当孩子还年幼,孩子和大人之间的界线,清晰分明,对于父母的命令、规则,孩子较容易接受。不过,当孩子日渐成长,他们开始质疑中间那模糊不清的界线,因为在青少年心目中,他们距离长大成人只有那小小的一段距离,自然想要追求独立和自由,渴望脱离父母的掣肘。当父母搬出“你们还小”的大道理,孩子追求自主不遂,既否定了他们追求独立的自我认知,也让他们认定父母完全没有理会自己的成长及心理状态。若情况恶化下去,孩子自然会觉得父母霸道专横。“你们还小”,到底当中的“小”,由谁来决定?少年的港孩,十多岁,青春年少。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父母眼里,他们还是小朋友;在他们心中,自己却早早自觉已是成年。P28-33

 港孩有话对您说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