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校释(平装)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杂阿含经校释(平装)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7月01日
  • 开 本:128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是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7505346
作者:王建伟,金晖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编辑推荐

原始佛典,南北分传, 尘封千年,今还清白;汉巴契会,释疑解难,以古注古,始見真容,道源一趣,同彰其宗。

作者二人十數年用功
海内外首推《杂阿含经》五十卷足本
古籍全校、漢巴详注、獨立词典。

依古文献重編類目、还原卷次。
十种刻本、汉巴经论校勘全文。
择取对應巴利經译补两卷佚经。
以漢巴早期经论精注文句。
汇集《杂阿含经》独立词典。
考订古印度重要悬疑史地及人物。
重新增修汉、巴及汉译异本对经。
荣获 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一等奖;2014年度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第十四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内容简介
原始佛教在佛滅度一百年后產生部派,至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遠播南北,其中上座部和有部所傳最力,南傳至斯里蘭卡等地(現存上座部完整三藏及注疏),北傳至中國(現存有部經典最丰)。唐義淨《南海寄歸傳》谓:南印乃至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所傳皆上座部,北印及南海諸國(今東南亞)皆傳有部。二部盛極當年可见一斑。
汉译《杂阿含经》為有部較早傳本,由法顯從斯里蘭卡取回,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漢譯,是北傳四阿含中唯一梵出作品,被认为是最接近早期佛经原貌的佛陀言论集。而與之對應的南傳巴利本《雜尼迦耶》則完整保留了二千三百年前上座部佛經的原貌,是現存最古老的佛經。
惜此珍本自來中国,即以“小乘经”蒙塵,流轉千年,次第颠倒、经卷殘失、誤寫误补、面目難辨。直至近代有呂澂、印順等前輩對此做了開創性的研究,《杂阿含经校释》即在此基礎上努力拓展,以求還原。
作者简介
王建伟(1958~)、金晖(1971~),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师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Kelaniya-Sri Lanka)尊者达默迪纳博士(Ven. Dr. Dhammadinna)学习巴利经典,深入南北传佛教思想、历史之比较研究。2000年初至今,十余年专研《杂阿含经》及相关汉、巴原始经论,完成《杂阿含经校释》(2014年付梓)。创立阿含学苑(?gamārāma),有《来果禅师年谱》、《生命的真意》等多种著、译作品于海内外出版。
目  录
第一冊

前言
雜阿含經 第一、五陰六處因緣分
一、五陰誦
(一)五陰集[第1-5卷,第1-178經] / 1
二、六處誦
(二)六處集[第6-10卷,第179-463經] / 242
三、雜因誦
(三)因緣集[第11-13(1)卷,第464-533經] / 1
(四)食集[第13(2)卷,第534-541經] / 100
(五)諦集[第13(3)-14(1)卷,第542-691經] / 111
(六)界集[第14(2)-15(1)卷,第692-728經] / 177
(七)受集[第15(2)卷,第729-759經] / 206
前  言

據《大史》(Mahāva?sa)記載,西元前一世紀斯里蘭卡中部瑪達雷(Mātale)的灰寺(Aluvihāra),上座部大長老五百人在誦出巴利三藏及注疏後,決定將經典刻寫在貝葉上保存。上座部僧衆逐漸結束了長達四百多年的口傳佛典的形式,貝葉佛經的出世導致了供奉巴利佛典的現象,這不僅增強了佛典教義的可信度,更使佛典因文字固化而得以完好保存。一般認為,佛教南傳兩千三百年來,巴利佛典始終如一,其中以貝葉寫本保存、流傳的時間跨度就長達兩千多年。
在《律藏》和《長部》等注釋中,覺音長老記載了佛陀曾指出大迦葉大阿羅漢跟他本人的相似之處。這從側面反映了上座部一直認可大迦葉大阿羅漢對原始巴利語系佛教作出的重大貢獻,因為崇奉這位大阿羅漢,僧衆願意將《雜部》付與大迦葉大阿羅漢及其弟子傳誦。雖然一切佛法平等,但當初僧衆很可能對《雜部》更加看重。
東西方佛學家都認為《雜部》最接近早期佛經的原貌,其語言簡約、意義深邃,完整地體現了佛陀的思想,與之對應的《雜阿含經》(Sa?yuktāgama)則是珍貴的北傳梵本漢譯作品。儘管國際佛學界已經認識到這兩部經典的比較研究價值,但至今東西方多數學者由於缺乏對漢、巴兩種語言的系統掌握,特別是對漢、巴系統的原始佛典缺乏足夠的認知和了解,研究不能充分甚至出現各種偏差在所難免。簡單來說,要整理、注釋《雜阿含經》,必須深入漢譯三藏和巴利三藏,必須具備梵文及其它相關知識的廣泛背景。
媒体评论

《杂阿含经》为四阿含之一,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对佛教史、佛教哲学、中国文化史等的研究都极为重要。但由于此经在流传过程中,发生次第颠倒、缺失、误补等现象,为了恢复其原貌,非常需要对照巴利原本,进行校勘、标点和注释。上世纪末,大陆和台湾虽分别出版了四阿含的现代版本,受到读者欢迎,但仍存在许多缺憾,有待弥补。
本书作者王建伟、金晖先生长期潜心研究佛典,并曾师从斯里兰卡著名学者学习巴利三藏,他们在吸取吕澂、印顺等前辈学者和日本、西方、印度、斯里兰卡等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高丽藏》为底本,选取《房山石经》、《碛沙藏》、《赵城藏》、《大正藏》等进行校订,并与巴利藏对勘,对全书进行标点,详加注释,调整卷次,完成了达350余万字的巨著,从而使得我国对《杂阿含经》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全书体例完善,并且编制了专门的《杂阿含经》词典。
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为广大佛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好、最可靠的《杂阿含经》的新本,因此是一部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具、社会效益良好的创新专著。特郑重推荐。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审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徐文堪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29. (23)
  如是我聞 :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
  爾時,尊者羅睺羅 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 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
  佛告羅睺羅:“善哉、善哉!能問如來‘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14]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耶?”
  羅睺羅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羅睺羅:“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羅睺羅,當觀[15]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如是平等慧正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 。
“如是,羅睺羅,比丘如是知、如是見 。如是知、如是見者,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羅睺羅,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者,比丘是名斷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
  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0. (24)
  如是我聞 :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比丘,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白佛言:“世尊為法主、為導、為覆 。善哉!世尊,當為諸比丘演說此義。諸比丘從佛聞已,當受持奉行。”
  佛告羅睺羅:“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杂阿含经校释(平装)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