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中医妙谈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三千年中医妙谈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4084665
作者:洪丕谟 著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编辑推荐
苦学年来未有涯,青灯黄卷月笼纱。诗文书画兼医学,千载学林一奇葩。
          ——赵朴初诗赞洪丕谟
 
内容简介
《洪丕谟精品集》首先推出的6本著作,虽说不能涵盖丕谟涉及的所有领域,却也尽可能地从书法、佛道、中医、养生、风水等多个方面体现他的文化贡献。在这些著作中,丕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入浅出、灵动自如的文笔,或高屋建瓴,或纵横捭阖,充满智慧地从不同的角度,把读者带入到一个个别具姿彩的洞天福地。尽管这些著作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至今却依然熠熠生辉,散发出无穷魅力。
作者简介
洪丕谟(1940-2005),浙江宁波人,被学术界誉为“奇人”、“江南才子”、“上海滩上一枝笔”,曾任华东政法学院文学院文学与法研究所所长、华东政法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会长、香港中医专业学院客座教授、第一届
目  录
引言
中医总论
 中国医药源远流长
 中医理论独树一帜 中医属性几多般
 中国人体解剖的历史进程
 中医教育和世界上第一所医学学校
 上工治未病
方药漫话
 中药炮制法
 中药常用剂型
 中药“归经”及其临床应用
 “七方”和“十剂”
 漫话“温里剂”和“回阳剂”
 常用补药分类和应用补药的注意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医药源远流长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宝藏丰富,象征着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和疾病斗争的睿智。
《史记•补三皇本纪》说:“神农氏以赭鞭(一种红色的竹根)鞭(意为采掘)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可见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先民们就已经有了医药活动。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工具的逐步改进,原始人类逐渐认识到了可以治病的药物,摸索出了一些原始的治病方法,并学会制作骨针之类可供医疗的原始工具,构成了我国医药史上的起源阶段。
医药活动离不开人,原始时期,史载神农之外,有史可稽的传说中的医药人物,大致有伏羲、黄帝、僦季贷、岐伯、雷公、桐君、鬼臾区、俞跗、少俞、伯高等人。这些人肇开洪基,为在黑暗中摸索的原始医学开出了一线光明。
春秋时期,巫术盛行。医巫原自不分,《尚书》有云:“周公祷武王之疾而瘳。”其时以殷王朝的贤大夫巫彭和巫咸最为有名,以至《说文解字》有“古者,巫彭初作医”的说法。然而巫医治病,也并非全然不用药物,如《山海经•海内西经》就说:“开明者,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周王朝时,随着社会发展和医药知识的积累,以及巫师队伍本身的分化,巫、医开始分道扬镳,其显著标志是出现了专职医生和医疗分科,以及设立了医事制度。《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当时有食医中士二人,疾医中士八人,疡医下士八人,兽医下士四人,到年尾则考查他们的医事,以核定他们的级别和俸禄。
在药物剂型上,早在商朝就已经出现了治病用的药酒,并有所谓伊尹创制汤药的说法。伊尹为商汤大臣,他所发明的汤药,为药物相互配合后降低毒性、提高药效,并由生药向熟药过渡,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这一时期,还为后世留下了一个“病人膏肓”的医学典故。当年秦国名医医缓为晋景公治病,诊断结果,医缓认为:“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值得重视的是,中医临床六气致病的学说,这时也已渐露端倪。当秦国良医医和为晋平公诊疗后,曾经这样议论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同时指出晋平公的病是贪欲女色过度,而导致神志惑乱。医和提出的“六气致病说”和情欲不节致病的见解,表明当时医家已开始摆脱“鬼神致病说”的羁绊,这对医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和中医病因学说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此外,议论中阴阳、五味、五色、五声等概念的形成,说明早在春秋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已经向医学领域渗透。
书摘插画
插图

 三千年中医妙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