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248
  • 字 数:248000
  • 印刷时间:2007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61234
作者:朱丽霞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宗喀巴的佛学见地、实践观以及境界论入手,讲述宗喀巴的师承和佛学思想渊源,宗喀巴的修行观和境地观,面阐述宗喀巴的显教思想,系统地勾画出宗喀巴的整个宗教体系,全面定位宗喀巴的佛学思想,凸显其自有的特征及其在中国佛学中的价值。主要内容有:溯河求源——师承及佛学渊源考辨、缘起即性空——存有论辨析、纳唯识入中观——存有论辨析、解构与重建——方法论的展开、去顿悟而重渐修——境界论和实践论的彰显、切片下的审视——印藏汉佛教背景下的宗喀巴佛学等。
作者简介
朱丽霞:女,1970年生,甘肃镇原人。199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宗教研究中心,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哲学。先后在《宗教学研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追本溯源——师承及佛学渊源考辨
第一节 师承关系
 第二节 宗喀巴的佛学思想渊源
第二章 缘起即性空——存有论解析(上)
 第一节 批判“无分别”——对缘起说的维护
 第二节 对自性空的全面贯彻
 第三节 二谛观
第三章 纳唯识入中观——存有论解析(下)
 第一节 不许异体之阿赖耶识
 第二节 离识许外境
 第三节 不许自证分
 第四节 重新阐释“三时判教”
第四章 解构与重建——方法论的展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追本溯源-师承及佛学渊源考辨
  第二节 师承关系
姑且抛开这条记载中的宗教神秘成分不论,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宗喀巴对仁达瓦所传授的内容产生了某种困惑,而这种困惑又不是他本人或者当时藏地的其他僧人所能解决的了的。
那么,仁达瓦所传授的《中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他给宗喀巴到底带来了哪些思想困惑呢,这对理清宗喀巴大师佛学思想的内在理路极端重要,所以有必要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宗喀巴在追随乌玛巴之前,“心中颇满足于全无所许(就是否定一切,极端的虚无主义。不住任何境界,就是心也不缘善,也不缘恶,排除任何想念,住在空空洞洞之中。据说这是赤松德赞时大乘和尚的见解——刘立千注)和不取任何境界之见”②,其实,这里所说的观点就是惯常所说的“无分别”。在师从乌玛巴之前,宗喀巴关于大乘中观学的知识基本上全部来自于仁达瓦,那么,宗喀巴“全无所许”的思想和仁达瓦的关系肯定极为密切,甚至可以肯定地说来自于仁达瓦。“无分别”是般若类经典宣扬的一个主要内容,“无分别”智即般若智慧。但是,由于般若类经典本身是针对部派佛教时期三世实有等观点而起的,所以矫枉过正,本身就有过于偏重“空”的特色,再加上后世的僧人在理解过程中空、有两分,过分强调性空而忽视缘起的现象界,因
而就出现了否定一切、极端虚无主义的“恶趣空”的倾向。此外,萨迦派中观理论的一个特色是除一切见,离一切论,事物的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皆不可说,宗教神秘主义倾向明显。宗喀巴对这些说教产生了疑惑,所以,向文殊菩萨请问“我的中观之见是否纯正?”菩萨答说:“非是,因为你自己对于‘空’方得其决定,但对于‘有’方尚未得决定故。”③这里面所说的“有”,主要是指因果、善恶等缘起法,也就是说,宗喀巴在对如何将自性空与因果安立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困惑,而按照仁达瓦的观点推导,显然,空性与因果是矛盾的。这才是宗喀巴最终离开仁瓦门下的最主要原因。
  ……
书摘插画
插图

 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