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密疏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明代密疏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407
  • 字 数:330000
  • 印刷时间:2005年09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53253
  •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作者:王剑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专著。作者以深邃的目光,详论了明代密疏制度化的历程,及明代密疏的运作程序、保密措施、内容分类、与君主专制政治的关系等,使人们对原本了解甚少的明代密疏有了清晰的认识。全书论述,皆以独自发掘之大量原始资料为根据,在学风浮躁的今天,实难能可贵。此书出版,将大大推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内容简介
密疏,明代文献也称密奏、密疏言事、密封言事、密揭、实封、封事等,是臣民上呈给皇帝的一种特殊上行文书。与其它的上行官文书特别是题、奏本相比,它有传递与上呈方式特殊、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而不需内阁票拟、不假他人之手而高度保密,亦不经六科发抄等特点。朝臣用密疏言事不是明代独有的,而是古已有之,自有文献记载的汉代以后,密疏言事在历朝均有各自的发展特点。随着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从明初始,不同时期对密疏的书写格式、密疏的传递方式与进呈渠道、密疏的处理程式、密疏言事者的资格、密疏的保密措施等方面都给予了不同程度地规定,从而使明代的密疏言事经历了一个初步制度化的过程。密疏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有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密疏言事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和明代的政治,特别是君主专制政治的发展相一致的。
作者简介
王剑,男,1967年12月生,江苏泗阳人。1992年毕业于江苏扬州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7月获硕士学位并进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工作至今,2000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7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的教学与
目  录
序 商传
绪论
第一章 明代以前密疏言事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密疏的名称及其变化
第二节 明代以前各朝代密疏言事的发展
  一 汉代密疏言事的特点
  二 唐宋时期密疏言事的发展
  三 元代密疏言事发展的新特点
 第三节 密疏是什么
第二章 明代密疏言事制度化初步形成
 第一节 洪武、建文朝密疏言事改革的制度化趋势
 第二节 永乐至正统初年密疏言事制度化初步形成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密疏言事的广泛存在
第三章 明代密疏的运作程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明代以前密疏言事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密疏的名称及其变化
  ……
  但是,无论秘密章奏的地位是怎样的尴尬,可以肯定地说,臣民给最高统治者上“小报告”,应是由来已久、古已有之。关于臣下给皇帝进呈秘密章奏的最早记载,始见于西汉宣帝时,史载,宣帝亲政后,“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①时人及后人对“封事”多有解释。汉人应劭在《汉官仪》中说:“密奏以皂囊封之,不使人知,故日封事。”蔡邕的《独断》亦说:“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皂囊盛。”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封事”条:“按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日封事。”《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一四八卷《表章部杂录》引《鼠璞》:“俗谓章奏为囊封,本於汉。凡章奏皆启封,至言密事不敢宣泄,则用皂囊重封以进,若州县之紫袋。刘向惧恭、显之倾危上,乃上封章以谏,其末云:臣谨重封昧死上。汉漏泄之法极重,师丹使吏书奏,丁傅得其草,以告廷尉,劾治策免。”因而“封事”是最早的对秘密章奏的称法。所谓“封事”,是指欲上奏的臣下,为了防范所奏内容被别人察知,而用皂囊等将所奏内容密封起来,上呈皇帝的一种上行官文书。可见,在正常的章、奏、表、议之外,用秘密章奏议政言事,至迟在西汉初年时已经出现。
密疏言事出现后,历代文献对这种非常规的章奏体裁称法不一。西汉时对臣下所进之秘密章奏多称“封事”。又因“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
 ……
书摘插画
插图

 明代密疏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