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

  • 版 次:1
  • 页 数:692
  • 字 数:570000
  • 印刷时间:2006年12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60374
作者:樊浩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题是从形而上学的层面研究道德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或者说,是从精神哲学的纬度探讨道德的形而上学体系,为道德形而上学体系提供一个精神哲学的构架。该研究有三个基本定位:第一,它以“道德体系”为研究对象,这一定位的理念根据是: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建立,必须首先攻克道德哲学尤其是道德形而上学的一些尖端性的理论难题,即首先必须在形而上学的层面对道德体系的概念、要素及其结构系统进行研究和反思。第二,根据它的精神哲学本性,探讨道德形而上学的精神哲学体系,准确地说,探讨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这一定位的理念根据是:伦理道德的哲学本性是“精神”,道德体系必须体现“精神”的本性,也必须有其精神哲学的基础。第三,关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或关于道德形而上学的精神哲学体系研究的突破口是伦理与经济的关系,这一定位的理念根据是:伦理与经济、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不仅对道德体系来说是*基础性意义的形而上学问题,也是建立道德形而上学的精神哲学体系必须首先突破的基本难题。
作者简介
樊浩,本名樊和平。男,1959年生,博士,江苏省泰兴市人。1992年被破格晋升为伦理学教授。现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困伦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目  录
绪论 “实践理性”与“伦理精神”
 第一节 道德形而上学难题及其理论假设
 第二节 “实践理性”?“精神”?
  一 “实践理性”的追问
  二 康德的本意
  三 黑格尔的“精神”
 第三节 “伦理精神”
  一 道德哲学的“精神”概念
  二 “伦理精神”
 第四节 体系与方法
  一 道德哲学与道德形而上学
  二 “自由的观念”与现象学
  三 “自由的意志”与法哲学
  四 民族伦理精神与历史哲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绪论“实践理性"与“伦理精神"
  第一节 道德形而上学难题及其理论假设
如果试图建立道德的形上而学,如果试图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对中国伦理问题进行道德哲学的研究,那么,以下三个问题可能便是以往的道德哲学研究并未真正解决、因而有待进一步追究的难题,它们也是中国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不可逾越的前沿性课题:
1.伦理道德的形上本性是什么?具体地说,到底是“实践理性”还是“精神”?虽然自康德提出“实践理性”的概念以来,伦理道德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与“实践理性”可以相置换的概念,然而,无论在逻辑还是历史的纬度,这种学术定势都有待严肃质疑和深刻反省,尤其当在文明多样性的意义上具体地考察伦理道德的本性时,对它的质疑与反思就更具现实性,也更为迫切。或许,将伦理道德与“实践理性”相等同,只是中国学术研究中约定俗成的美丽错误之一,以“精神”的概念诠释伦理道德,不仅可以体现民族性,而且更具有解释力和合理性。
2.如果伦理道德是一种“精神”,那么,道德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是个体性、主观性的“道德精神”,还是特殊与普遍相统一,既扬弃个体的主观性,又扬弃整体的绝对性的“伦理精神”?显然,以“伦理精神”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对象,比以“道德精神”为对象更有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
  ……
书摘插画
插图

 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