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

  • 版 次:1
  • 页 数:426
  • 字 数:432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082267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 编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辑《传统中国研究集刊》,内中具体收录了:《“群龙无首”与“各正性命”——再论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个体性原则》、《儒道二家思想与价值多元论》、《杜子恭与江东天师道》、《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嘉业堂藏书的流布及其与日本的关系》、《略论汉藏语言与民族的起源及迁徙》等文章。
目  录
“群龙无首”与“各正性命”——再论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个体性原则
儒道二家思想与价值多元论
人华摩尼教之“佛教化”及其传播——以《下部赞•叹明界文》为例
杜子恭与江东天师道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嘉业堂藏书的流布及其与日本的关系
略论汉藏语言与民族的起源及迁徙
关于曹魏爵制若干问题的考察
从妇女史的视野深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上海古村落变迁研究——宋元以来淡井村、永泉村、龙华村的演变
明代广东的城市与儒教化
重构徽州农村基层社会的宗族结构与生活实态——徽州文书《亲逊堂宗祠会议录》的解读
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新进展
杜子春对《周礼》今书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杜子恭与江东天师道
一、杜子恭之前的江东天师道
天师道是漠末反传统的新宗教运动中仅次于太平道的一大组织。太平道由张角领导,
主要活动于束部的滨海地域,天师道由张鲁领导,主要活动于西部的巴蜀。太平道被武力镇压了,天师道则在张鲁降曹以后随迁,活动中心转移到北方地区;而在孙吴统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尚不见天师道组织的踪迹。江蒌士人葛洪于东晋初年撰《抱朴子》,对他所了解的各种民间黄老道派有不少介绍,完全没有说到天师道。当时天师道的某些典籍可能已为江束士人所知,例如《抱朴子•遐览》记其师郑君所藏道经,其中有《鹤鸣记》、《平都记》、《天师神器经》等,很可能就是天师道所出。但江束之有正式的天师道徒,基本上应当是永嘉南渡的结果。八王之乱继以永嘉之乱,中原残破,北方士庶大规模南逃以避乱,天师道徒当也不会例外。十六国时期胡族统治者普遍崇佛,天师道在北方立足较为不易,于是江东越来越成为天师道开展活动的主要地域。
南渡之前,天师道内部的集权体制早已维持不住。曹魏时期,“诸主者、祭酒人人称教,各作一治,不复按旧道法”。所谓“治”,就是魏晋天师道的地方高级组织单位,传说张陵在蜀中创教时立二十四治,三师又逐渐增设别治(备治)、游治、下治、配治等名目。张鲁迁汉中以后,仍沿用西蜀旧治原名,从汉中北迁后,治的体制似亦大体不改。在各治形同独立的情况下,张鲁后裔为撞高家族地位,维护世袭教权,便大力宣扬其祖父张天师(张陵)的神话,制造天师权位世袭的舆论。道教内部以张衡(张陵之子)称嗣师、张鲁称系师、与张陵一起合称三师的说法,或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五斗米道之定名为“天师道”,也与天师权位世袭理念的确立有关系。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