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或共同体”到“自由的共同体”——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从“自由或共同体”到“自由的共同体”——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丛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183589
  • 丛书名: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丛书
作者:王小章 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内容简介
  从迈向现代社会伊始,政治和社会理论家们即脱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传统,将人从本质上看做纯粹个体性存在,把人“自然”的行为过程理解为无须通过“社会”的个体行为过程,而社会则完全是从外部强加的“他者”,由此,人类只能在“个人自由”或“共同体”这两种价值之间作出选择。马克思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思想进路,结合价值取向上的“应然”和历史规定下的“实然”两个维度重新界定了人和社会的关系,为“自由的共同体”提供了逻辑上的可能。进而,又根据他从上述界定中得出的评判社会的标准,即作为人类实践展开所必需的形式,一个社会的合理性、正当性,一个社会是否具有共同体的性质,系赖于它在既有的客观历史条件所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下,是帮助了还是限制人的自由实践,而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对“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下的现代性或者说现代性的“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进行了全面批判。最后,立基于这种批判,又超越于这种批判,着眼于现代性的解放潜能,马克思提出了重构现代性、迈向“自由的共同体”的积极的规范性理论。
作者简介
  王小章,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理论、公民身份、政治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中国发达地区社会保障来自浙江的报告》、《走向承认:浙江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公民权研究手册》、《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福利的措辞:不确定性选择和志愿结社》等专著、教材、译著十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重大招标项目等各类课题近20项;曾先后四次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  录
引言
自由抑或共同体
与亚里士多德的告别
第一章 非此即彼:经典社会理论中的自由与共同体
人是什么,人应该是什么?社会是什么,社会应该是什么?
黑格尔:自我确证与主奴辩证法
第二章 人与社会:应然与实然
第三章 必然性问题和批判的规范立场马克思是历史决定论者吗?
第四章 他人是自己自由的限制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
第一节 分裂的社会和异化的人:市民社会批判
虚幻的共同体和虚幻的自由:资产阶级国家批判
意识形态与拜物教:资本主义文化批判
第四节 马克思的全球视野和全球视野下的马克思
第五章 人类解放:迈向“自由的共同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没有共同体的自由意味着疯狂,没有自由的共同体意味着奴役。”(鲍曼,2002a:142)人类理想的生活状态,无疑当属“自由的共同体”的状态。但是,当我们面向人类社会的实际历史,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实际状况时,当代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ZygmuntBauman)的上述论断在很大程度上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窘迫与尴尬:自由与共同体,作为两种同等重要的价值,似乎不可能兼得,但极有可能兼失。
  通常都认为,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过渡中,人类社会以共同体的丧失为代价,换来了个人的独立自由。确实,现代社会是以传统共同体(community)的瓦解起步的。对此,许多经典社会理论家已从不同的立场、角度进行了分析描述。滕尼斯直接将作为(或者说更接近于)传统社会共同生活形态的“共同体”(Gemeinschaft)与现代“社会”(Gesellschaft)相对立。涂尔干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渡描述为“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过渡。而齐美尔则指出:“如果社会学想用一种简明的方式表达现代与中世纪的对立,它可以作如下尝试。中世纪的人被束缚在一个居住区或者一处地产上,从属于封建同盟或者法人团体;他的个性与真实的利益群体或社交的利益圈融合在一起,这些利益群体的特征又体现在直接构成这些群体的人们身上。现代摧毁了这种统一性。现代……使个性本身独立,给予它一种无与伦比的内在和外在的活动自由。”(齐美尔,2000:1)不管不同的理论家对原先的那种“共同体”具体怎么看,是看作事实上的奴役的渊薮,还是看作安全友爱温暖的故乡,但无论如何,现代人已不复生活在“共同体”之中。无论是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由身份被拉平了的“原子化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托克维尔),是阶级分裂和斗争的社会(马克思),是由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异质的、因缺乏充分的社会联系的纽带而松动的社会(涂尔干),还是由于货币这一“脱域”机制的作用而从传统的“封建同盟”或“法人团体”中脱离出来的陌生人社会(齐美尔),是上帝既死大道不存、从而在价值领域充斥着激烈的诸神之间的争斗的社会(韦伯),所有这些都表明,现代社会已不是原先意义上的共同体。正因此,尽管鲍曼认为,“共同体”(community)这个词总给人许多美好的感觉:温馨、安全感、友爱、理解、没有嫉恨、相互信任、彼此依靠等等,但是,遗憾的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共同体”所意味的,并不是一种我们可以获得和享受的世界,而是一种我们将热切希望栖息、希望重新拥有的世界。共同体之值得注意的东西是:“它总是过去的事情”,或者,作为一种追求的价值,“它总是将来的事情”。“今天,‘共同体’成了失去的天堂但它又是一个我们热切希望重归其中的天堂,因而我们在狂热地寻找着可以把我们带到那一天堂的道路的别名。”
  ……

 从“自由或共同体”到“自由的共同体”——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