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犯罪被害人调查理论与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国际法 > 国际犯罪被害人调查理论与实践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871831
作者:张远煌 等著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反映国际犯罪被害人调查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展示本土性的被害人调查经验。
目  录
第一章犯罪被害人调查的历史沿革与价值
 第一节域外犯罪被害人调查的历史沿革
  一、美国犯罪被害人调查历史
  二、英国犯罪被害人调查历史
  三、其他国家犯罪被害人调查历史
  四、国际犯罪被害人调查的历史
 第二节犯罪被害人调查的价值
  一、犯罪被害人调查的意义
  二、犯罪被害人调查的局限
 第三节犯罪被害人调查与官方犯罪统计
  一、犯罪被害人调查与官方犯罪统计的特点
  二、犯罪被害人调查与警方犯罪统计的区别
  三、犯罪被害人调查数据和警方统计数据的比较
第二章犯罪被害人调查的一般方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长期以来,在政府和公众中,对犯罪的观念和形势判断主要依赖于官方数据,特别是警方收集的统计数据。在早期的犯罪研究中,为了认识和理解犯罪人的动机及犯罪原因,犯罪学家也是主要致力于研究犯罪人而不是被害人。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犯罪学家才真正开始认识到官方统计资料对衡量犯罪真实状况的不足,并着力寻求能对犯罪信息进行更准确描述的替代措施,这就是独立于警方犯罪统计的犯罪被害人调查。
  被害人调查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后逐渐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展开,如今已成为独立于传统官方犯罪的犯罪测量方法,并在提升犯罪控制决策的科学性和推进犯罪预防实践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被害人调查的初衷是为了检验犯罪黑数,即未被编入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规模及产生原因。至20世纪70年代,这项调查受女权主义理论的影响,在研究中开始强调被害人自身的特性在遭致犯罪侵害过程中的作用,尤其关注被害人在性侵犯、家庭暴力等在官方统计中“隐形”的特定犯罪中的重要性,犯罪被害人学随之发展起来,并推动了犯罪被害人调查实践的发展。
  1965年,在美国总统执法与司法行政委员会的支持下,美国人口普查局进行了犯罪被害人的试点调查。1973年在人口普查局的协助下,美国司法部设立了全国犯罪调查(NationalCrimeSurvey,NCS)项目,并在1973年7月首次进行了全美范围内的犯罪被害人调查,后更名为全国犯罪被害人调查(NationalCrimeVictimizationSurvey,NCVS)。
  在英国,经过自20世纪60年代起近十年的犯罪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到1972年首次进行了由非警方组织的政府层面的犯罪社会调查。随着英国内政部决定资助“全英犯罪被害人调查”,从1982年起开始了定期的犯罪被害人调查项目,该调查对一年内犯罪被害人的实际情况(犯罪被害的种类、程度等)采取抽样和与被害人家庭代表面谈的方式进行,自1992年后该调查隔年实施一次。
  与此同时,其他很多国家通过访问公众,不断探索更好的衡量和评价犯罪状况的方法。1970年,芬兰同盖洛普公司合作,进行了国际上第一次国家层面的犯罪被害人调查。1973年,荷兰也开展了首次犯罪被害人调查,该项调查在1980年之前是作为司法部犯罪研究中心调查的延伸性内容,从1980年到2005年,则成为荷兰统计局的年度全国犯罪调查的固定内容。澳大利亚在1975年、瑞典在1979年、新西兰在1996年以后,开展了首次犯罪被害人调查。在加拿大、意大利和瑞士等国家,犯罪被害人调查也在定期开展。还有不少国家通过实验性研究或者在其他社会问题的家庭问卷调查中加入犯罪被害问题,进而探索犯罪被害人调查的可行性。
书摘插画
插图

 国际犯罪被害人调查理论与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