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双相障碍、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临床治疗指南(万千心理)(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与其他障碍研究中心主任David H. Barlow博士和美国自杀学学会创始人Edwin S. Shneidman博士极力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理咨询与治疗 > 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双相障碍、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临床治疗指南(万千心理)(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与其他障碍研究中心主任David H. Barlow博士和美国自杀学学会创始人Edwin S. Shneidman博士极力推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988815
作者:(美)瑞瑟 等著,池培莲 等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编辑推荐

  1.本书对双相障碍、抑郁症和自杀行为三个领域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工具书。
  2.本书由世界知名心理学家David H. Barlow和Edwin S. Shneidman倾情推荐。
  3.本书非常适合此领域的心理治疗师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病人家属阅读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由心境障碍的多位专家通力合作,对双相障碍、抑郁症和自杀行为三个领域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介绍,内容非常丰富,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操性,同时还拥有丰富的诊断及治疗的工具和其他资源,对于此领域的心理咨询师非常有帮助。

目  录
第一部分 双相障碍的心理治疗
前 言
使用前提
1.1 术 语
1.2 定 义
1.3 流行病学
1.4 发病过程和预后
1.5 鉴别诊断
1.6 共 病
1.7 诊断程序和工具
2.1 生物基础疾病模型
2.2 一般心理教育和疾病管理策略
2.3 人际和社会节律假设:社会节律扰乱促发双相障碍
2.4 家庭基础治疗方法
前  言
译者序
抑郁症与自杀的问题不能单以药物或心理治疗得以解决,有关单一疗法的议题已被争论多年。例如,2001年,Barlow在《心理障碍临床手册》中指出,“抑郁症患者在接受单一药物治疗后的复发率是60%,相对于其在接受单一心理治疗后的复发率(低于30%)要高出一倍”。另外,学者MichaelYapko在其著作《忧郁的理性翻身:怎样阻止抑郁在家庭蔓延》( Hand Me Down Blue: How to stopDepression from Spreading inFamilies)中指出,没有一种无副作用的抗抑郁药物能神奇而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抑郁症是由遗传基因引起的。他同时还指出,抑郁症是由多种精神问题引起的,心理及家庭治疗能够有效地治愈抑郁症。
我是这本书的组织翻译者及审校者,拥有超过25年的临床心理治疗及大学教授经验。我也支持抑郁症是由多种精神问题所致的观点,认为这种疾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以及按需要介入其他心理及药物治疗。抑郁症通常会与其他精神疾患同时出现:尤其以第一轴向疾病中的物质关联疾患、压力后创伤征候群及焦虑性疾患有密切关系;抑郁症也与第二轴向即人格疾患、第三轴向如癌症及长期痛症疾病同时出现;它也会由第四轴向,即心理社会问题所引发,如失业和经济问题等。
媒体评论

  Lynn P. Rehm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在这本极其精彩的书中,他把自己数十年来积攒下来的经验和智慧与大家一起分享。作为抑郁症的现代心理治疗的开创者之一,很少有人在这个领域能超越他。这本指南能帮助治疗师更好地评估和治疗抑郁症,我强烈推荐治疗师们阅读此书。
— David H. Barlow博士
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与其他障碍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将自杀学理论化、实践化,而不是胡言乱语的时代—这个时代更注重实证基础。Richard McKeon在当今自杀研究领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引领者。在阅读他的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非常兴奋,因为他让我明白了自杀到底是什么。赶紧来看这本书吧!
— Edwin S.Shneidman博士
美国自杀学学会创始人、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利亚大学死亡学名誉教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双相障碍概述

1.1 术 语

    双相障碍[曾被称为躁狂抑郁性反应(DSM-I)和躁狂抑郁症(DSM-II)]是一种由长期循环发作的情绪极端波动而导致的社会、人际和职业等方面显著功能缺损。
    在目前的诊断术语系统中,双相障碍可归为广义心境障碍诊断组别,广义心境障碍可分为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MDD)和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s,BD)。《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TR;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00)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nter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Maier & Sadnmann,1993)采取的分类系统强调单相障碍和双相障碍的不同类别性质(附录1-1)。这个分类模式对鉴别诊断双相障碍有显著改善,弱化了对心境障碍两极观点的过分强调,有助于建立更高水平的具体诊断的诊断者间信度。在DSM-IV-TR的分类系统中,心境障碍被有效地区分在两个类别中——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这个区分主要是基于过往病史中是否出现过躁狂发作、混合发作和轻躁狂发作。
    双相障碍可根据是否存在躁狂发作、混合发作或轻躁狂发作这三个标准分为四个相互区分的类别:双相障碍I型、双相障碍II型、躁郁循环性障碍及未分型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I型的特点是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达到足以引起显著的社会和职业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精神科住院治疗。
    双相障碍II型的特点是一次或多次重度抑郁发作,且有至少一次的轻微躁狂发作,病人的功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社会和职业功能没有显著损伤。
    躁郁循环性障碍的特点是在过去两年内情绪不稳定,在轻微躁狂和抑郁症状之间波动,但是两种症状都没有完全满足躁狂发作和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
    未分型双相障碍用于识别由于不能满足病期或症候群标准,或由于缺乏确定信息支持诊断而不能满足上述标准的双相障碍。

1.2 定 义

    双相障碍与其他心境障碍的主要区分在于是否存在躁狂发作、混合发作或轻躁狂发作的病史。这些是从业者做区分性诊断的主要依据。表1-1呈现了DSM-IV-TR中对重度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表1-2呈现了DSM-IV-TR中对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在双相障碍I型的诊断中,不应考虑明显由躯体性抗抑郁治疗(例如药物、电休克治疗、光治疗)引起的躁狂样发作。表1-3呈现了DSM-IV-TR中对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与躁狂发作诊断相似,在双相障碍I型的诊断中不应考虑明显由躯体性抗抑郁治疗引起的混合发作。表1-4呈现了DSM-IV-TR中对轻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与躁狂发作、混合发作相似,在双相障碍II型的诊断中不应考虑明显由躯体性抗抑郁治疗引起的轻躁狂发作。

书摘插画
插图

 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双相障碍、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临床治疗指南(万千心理)(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与其他障碍研究中心主任David H. Barlow博士和美国自杀学学会创始人Edwin S. Shneidman博士极力推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