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解人生【修补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解人生【修补版】

  • 版 次:2
  • 页 数:198
  • 字 数:125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231820
  • 丛书名:智慧书坊丛书
作者:董秀菊 编著出版社: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编辑推荐
  总有一本书让你爱不释手如沐阳光,总有一个智慧故事滋养你的心灵激励你的成功潜能,总有一种思想让你改变人生成就辉煌。
  博大精深的东方古老智慧,传世已久的世界经典名著,她告诉我们身处逆境时怎样用理智克服困难;在人生之路上怎样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少走弯路,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内容简介
在现实的人生中,人们每天早出晚归,为了追求功名富贵而汲汲营营,辛勤忙碌,但到头来大都不知为何辛苦为何忙。如果有了“般若”,那人生就很不一样了,正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窗前的明月多美好呀!如果再加上几朵梅花来掩映,境界就更不同了。生活中的一切琐事,如果有了般若,那味道也会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类,人类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华是佛!
佛云:“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之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之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佛充满了无边的智慧与无尽的温柔,慈悲地抚慰着每一个人;佛超越了所有宗教的分别,超越了所有苦恼的纠缠;佛遍满了所有的心灵,让所有的人心充满智慧。
佛的智慧,呈现的是大自然的客观真理,没有丝毫迷信和玄虚。它无所不在,无所不住;它是活活泼泼、自自在在的。佛陀说法,经常借助事物的特点来譬喻,并且结合时机来提掇。而譬喻所及,佛让人们更相信自己,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佛在心为及人生中的妙用。一句比喻能令是非山崩海枯,人我曲直俱焚;一句比喻能令人我电光激石,千念相照。
“持平常心,参生活佛”,定能放下心上所有烦恼事。在这婆娑世界,人们纷纷追逐名利享乐之际,本书透过最生活、最浅显的智慧故事告诉读者:佛的般若智慧就在现实生活中……
目  录
第一章 清修佛心
1 快乐与痛苦都不是永恒的
2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3 淡化利欲之心,方能得到一切
4 没有欲望,就没有烦恼
5 坦然面对一切,就能超越生死
6 点一盏心灯,照亮别人
7 知足,则幸福长存
8 以什么样的起点前行,就会有什么样的终点在等待着你
9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10 良好的品德,方能显出人格的伟大
11 不因得到和失去而或喜或悲
12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13 降低一份欲望,得到一份幸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清修佛心
  1 快乐与痛苦都不是永恒的
  【原典】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释义】
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无自性,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
  【深释佛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段经文在印顺法师的《般若经讲记》中称日标宗,即标明一经的宗旨。
佛陀的出世,是以解脱人类痛苦为目的的,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离苦得乐。可有趣的是,众生并非很愿意脱离苦海。但有的入却说什么人生应该有苦有乐,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文说什么苦乐是相对而言,有苦才有乐。这种论调乍看起来似乎有理,然而仔细推敲,却站不住脚。
因为如果说人生有苦有乐是合理的话,那么我们对待痛苦的来临应该要像迎接快乐一样欢喜踊跃,然而人类的行为始终处在逃避痛苦、追逐快乐之中,很少有人刻意的追求痛苦,除非自虐。其实自虐也是因为心灵的痛苦太大了,为了转移痛苦的目标,于是始有肉体自虐的行为,以减轻心灵的痛苦,自虐的意义也在于寻求快乐。
那么,觉得人生应该有苦有乐,这只不过是理想主义者的一种说法,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不希望有苦的,可见解脱痛苦这个前提,是佛法与世间法共同要解决的。然而如何才能解脱人生的痛苦呢?佛法以为首先要对苦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好对症下药。
说到苦,有身苦与心苦两种,身苦的感觉人们大致相同,就像感冒、胃痛一样觉得难受;火烧、刀斩都会觉得疼痛;冬天、夏天大家都会觉得天冷、天热。心苦是心灵烦恼所引起的痛苦,心苦是干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例如同游一处风景,有人心旷神怡,喜气洋洋,有人看到的却是满目萧然,感极悲泣;同看一轮明月,有人欢喜赞叹,有人落泪伤心。
书摘插画
插图

 佛解人生【修补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