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

  • 版 次:1
  • 页 数:392
  • 字 数:340000
  • 印刷时间:2006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060425
作者:资中筠 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编辑推荐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讨论集资、生财、创造财富,资中筠的这本书却讨论“散财之道”,她发出了一个极其不同一般的声音,这声音提醒我们,除了发财致富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钱并不是一切,光有钱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些别的,所以我们应该看一看资中筠写的达本书。它讨论的是一个使社会更趋于完美的公益性事业。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
  本书视角独特、内容丰富,是研究当代公益基金会的一面镜子。
               ——黄浩明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本书更深一层的意义是在探讨构建所谓“市民社会”、如何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外的第三方即民间组织或类似的非政府组织(NGO)填平社会鸿沟的问题,希望中国借鉴美国的经验,发展造福社会的公益事业。
                           ——李犁 原《公益时报》副社长

 
内容简介

  从卡耐基到洛克菲勒,从福特到凯洛格,从索罗斯到比尔与梅琳达·盖茨,美国的各大基金会的影响进入了每一个美国人的生活当中。基金会在社区服务、教育、社会福利、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以及有关可持续性发展等多个领域,不但对美国社会有深刻影响,而且其影响遍及全世界。
  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珍贵的图片,在书中评述了美国现代公益事业的历史渊源、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探讨了基金会所代表的思想理念、基金会的动机和效果。书中列举了20世纪初、中、后期约20家各种类型有代表性基金会的发展历程、思想理念和运作方式。作者还集中论述了美国基金会与中国的关系,概述了近年来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状况。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这个极具美国精神的词,与财富、社会风气、公众观念、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助互帮精神一起,渐渐进入了国人所关注的视野。
  本书系《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2003)一书的第二版。

作者简介

  资中筠,1951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所长。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和中华美国学会,曾任《美国研究》主编。创立“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翻译多部文学作品,2004被中国译协评为

目  录
再版序
序言
第一部 历史与概况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慈善公益事业源远流长
 第三章 现代基金会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章 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
第二部 各类基金会剪影
 第五章 20世纪初期三大先驱
 第六章 20世纪中后期的后起之秀
 第七章 社区基金会
 第八章 运作型基金会
 第九章 国际工作
 第十章 与中国的关系
媒体评论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讨论集资、生财、创造财富,资中筠的这本书却讨论“散财之道”,她发出了一个极其不同一般的声音,这声音提醒我们,除了发财致富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钱并不是一切,光有钱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些别的,所以我们应该看一看资中筠写的达本书。它讨论的是一个使社会更趋于完美的公益性事业。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
  本书视角独特、内容丰富,是研究当代公益基金会的一面镜子。
               ——黄浩明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本书更深一层的意义是在探讨构建所谓“市民社会”、如何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外的第三方即民间组织或类似的非政府组织(NGO)填平社会鸿沟的问题,希望中国借鉴美国的经验,发展造福社会的公益事业。
                           ——李犁 原《公益时报》副社长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概论
  美国渐进的改良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私人公益事业,基金会是其中一种形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20世纪美国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法估量,有论者称:“美国重要的文化项目,无论大小,鲜有不直接或间接与基金会的哲学思想或影响有关的。”此话毫不夸张,而且美国基金会的影响超越国界而遍及全世界。本书讨论的范围主要是整个20世纪美国基金会这一事物的兴起、发展和演变及其在美国以及全世界的作用。
  基金会本身是矛盾的体现,有人说它是“靠平等社会给予的特权而存在的贵族机构,是违反‘经济人’的本能而用于公益目的的高度集中的私有财产”。那些大财团巨头在致富过程中巧取豪夺、残酷无情,如老卡耐基、老洛克菲勒之流有“强盗爵爷”(Robber Barons)的绰号;而他们在捐赠中又如此热忱慷慨、急公好义,以社会乃至人类的福祉为己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现象,体现了一种双重人格,这种双重人格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美国国民性的缩影。
  个人发财致富后捐赠一部分财产于公益事业,古已有之,中外皆然,非美国所独有。在欧洲主要由教会兴办的各种慈善事业,远在罗马帝国时代就已存在;在我国“为富而仁”、“乐善好施”也是传统美德一部分。不过这些与正式的基金会还不是一回事。19世纪的欧洲、俄罗和美国已经开始有少数名目不等的私人基金会。但是基金会成为一种完备的制度,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和影响之重要,确实是20世纪美国的独特现象。
美国基金会中心给的正式的“基金会”的定义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有资金(通常来自单一的个人、家庭或公司)并自设董事会管理工作规划的组织,其创办的目的是支持或援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或其他活动以服务于公共福利,主要途径是通过对其他非营利机构的和赞助。”
  ……


 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