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通解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庄子通解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722935
作者:陆永品 著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一、本书以中华书局出版的郭庆藩《庄子集释》为底本,在字、词、句校注方面参酌其他版本,每篇皆有题解、注释、串讲。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阐明问题,作者在注释中或在每则寓言故事后,适当地加了按语。
  二《庄子》一书,为道家之集大成者,蕴含深邃哲理,博大玄深,旨归至约,令人费解,历来治庄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歧义纷呈。本书除对难识难懂之字、词、句注释、音义和串讲外,还作了适当考证。对不同见解,亦择善列出,以供参考。
  三、本书为普及与提高、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著作,因此,在题解、注释和串讲中,往往征引治庄学者的独到见解,一方面有助于读者理解,同时也表现出本书的学术性。
  四、《庄子》不同版本与治庄著作多达百馀种,征引前贤著作甚多。

 

 
内容简介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又称《南华经》)既与《周易》、《老子》并称“三玄”,同为道家学说的源头,又是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一部重要典籍,两千余年来以其宏富、深邃的哲思和汪洋纵恣、想象瑰奇的文风滋养了无数后来者。然而《庄子》一向难读,自古及今治庄学者在这一领域可谓歧见杂出,不胜覼缕。
  本书以清人郭庆藩《庄子集释》为底本,以会注、会评形式集众家所长,尤其得力于明代憨山《庄子内篇注》、陆方壶《南华经副墨》、陈荣选《南华经句解》,清代宣颖《南华经解》、林云铭《庄子因》、吴世尚《庄子解》、胡文英《庄子独见》和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等书的诠释,完整、准确地向读者展现这位上古哲人的形象。
  本书对原文字句有详尽的注释,此外还有题解、串讲和按语。作者陆永品先生治《庄子》逾五十年,本书为其一生心力所在。

 

作者简介
陆永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一生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工作,自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著作有《老庄研究》、《司马迁研究》、《诗词鉴赏新解》、《庄子通释》、《庄子选集》、《庄子选译》、《庄子选评》、《唐宋词选》(合著),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先秦两汉部分)、《俞平伯名作欣赏》,编选《俞平伯集》、《史记论文·史记评议》等,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  录
序言/001
庄子故里新说/002
导读/005
凡例/013
内篇
逍遥游/001
齐物论/011
养生主/028
人间世/032
德充符/046
大宗师/055
应帝王/070
外篇
骈拇/077
前  言
序言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等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代的影响十分深远。明末清初的评论家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甫诗集》、《水浒传》、《西厢记》并列为“六才子书”,也说明了《庄子》一书的杰出成就。
  陆永品同志是我的学生,他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即与我相识,其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由蒋天枢先生和我指导。他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他历来的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都曾陆续寄给我看。他在古典文学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庄子》研究方面,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就,成为庄子的研究专家。他研究庄子长达四十年之久,对庄子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曾出版过《老庄研究》,并发表许多研究庄子的论文。后来,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庄子选集》(收入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庄子选译》(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庄子通解》,正是他在长期研究老庄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力著。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导读
  一
  庄子其人其事其书。
  庄子名周,生卒年不详。庄周为蒙(今山东省菏泽)人,生活在我国战国时代前期,曾经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官,与魏惠王、齐宣王同时。当时,周朝已经名存实亡,天下大乱,诸侯国纷纷独立,形成了秦、齐、楚、韩、赵、魏、燕七雄争霸的局面,弱肉强食,兼并战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庄子同情人民疾苦,反对非正义的兼并掠夺战争,对黑暗社会极其不满,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辞官归隐,过着清贫困苦的生活。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辞而不受说:“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周的思想与个性,由此亦可见一斑。《庄子》书中有关庄周不愿做官,宁愿过着织履为生及其穷困潦倒生活的寓言故事,大抵亦可作为他生平事迹的印证。
  庄子是老子的后学,司马迁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同上)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也建立了自己的新学说,是道家的集大成者。
  《庄子》此书,《史记》没有记载篇数,《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经过秦朝焚书坑儒的浩劫,逮至晋代郭象注《庄子》时,只编选三十三篇,即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流传至今的三十三篇《庄子》,即郭注本。《庄子》共十馀万言,大都是寓言故事。后代研究《庄子》者甚多,训释、音义和研究著作,多达百馀部,可谓蔚为大观,已经成为专门的学问。
  关于《庄子》一书的真伪问题,宋代以前并没有人提出。直到宋代的苏轼,才对庄子四篇作品提出质疑。道家与儒家的许多观点都是不同的,庄子对儒家提倡仁义、礼乐,推崇圣人等思想观点,都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苏轼说:“余以为庄子,盖助孔者。”(《庄子祠记》,下同。)苏轼曲解了庄子批孔的思想。由于《盗跖》、《渔父》两篇诋訾孔子,苏轼便认为不是庄子所写而是后人伪托,显然这是主观臆断。他又说《让王》、《说剑》两篇“皆浅陋不入于道”,而疑为伪托之作。此说有一定道理,但缺乏有力根据。宋代以来,有些研究《庄子》的学者步苏轼后尘,便从不同角度指出《庄子》某篇某章为赝品。其实,他们并没有真凭实据,其理由不外乎是说某篇某章“讥侮列圣,戏剧夫子”,“意浅词肤”、“语气不属”,不像庄子笔意云云,多为不实之词。应当说,三十三篇《庄子》,大都出自庄子的手笔。只有个别篇章,是庄子后学或后人的伪托。例如,《说剑》篇写赵惠王沉醉于剑术,不以国事为重。而赵惠王是战国中期人,晚于庄子,显而易见,此篇并非出自庄子的手笔,可以确定为是后人伪托。至于《庄子》其他篇章,没有确凿史料佐证为后人伪托者,就不应轻易地剥夺庄子的著作权。

 庄子通解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