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之理——王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学诠释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七情之理——王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学诠释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164304
作者:陈清春 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内容简介
 陈清春*的《七情之理--王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 学诠释》由六部分构成,除导论外,其他内容根据王 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论、原理论、本体论、工夫论、 境界论的思想逻辑结构分为五章十八节。
导论部分是本书主要哲学观点的具体论证与说明 ;**章围绕“心外无物”命题分析并诠释王阳明道 德哲学的现象论;第二章围绕“心外无理”命题分析 并诠释王阳明道德哲学的原理论,即价值原理与实践 原理;第三章围绕“心之本体”观念分析并诠释王阳 明道德哲学的本体论;第四章以王阳明的思想发生史 为线索梳理、分析并诠释其道德哲学的的工夫论;第 五章围绕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类型理论分析与诠释 王阳明道德哲学的圣人的人格论和境界论。
本书将现象学方法全面运用于王阳明道德哲学的 研究,在借鉴与改造现象学观点的基础上(主要是舍 勒的价值感受理论,亦即感受现象学)对其进行彻底 的现象学考察、分析与诠释,并由此建立起现代化的 王阳明道德哲学体系。
作者简介
    陈清春,男,1966年生,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1988—1992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6—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在《孔子研究》、《中国哲学史》、 《山西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六合内外一一庄子内篇道论研究》1部。                                 
目  录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心外无物
  第一节  物的含义
    一、物的一般规定
    二、物的四个含义
    三、物的两种含义类型
  第二节  心的结构
    一、心的主体性
    二、四种主要意识行为类型
    三、意识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
  第三节  “心外无物”的价值论解释
    一、物的价值含义
    二、价值的外在性与内在性
    三、价值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四、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五、价值的有内外与无内外
  第四节  “心外无物”的存在论解释
    一、存在论的一个难题
    二、山中观花
    三、思维态度的转变
第二章  心外无理
  第一节  理的含义
    一、理的经验含义
    二、理的本质含义
    三、理的本体含义
    四、理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价值之理
    一、价值的本质直观
    二、从价值载体区分价值类型
    三、从价值样式区分价值类型
    四、价值高度的五个标记
  第三节  实践之理
    一、好恶之理
    二、善恶之理
    三、应然之理
    四、本质之理和本体之理
第三章  心之本体
  第一节  天理与良知
    一、从天理到良知
    二、良知的感性内涵
    三、良知即是天理
    四、良知即天道
    五、存在本体与价值本体
  第二节  已发与未发
    一、已发未发之所指
    二、已发未发之相分
    三、已发未发之相即
    四、心之本体即心之本然
  第三节  至善与无善无恶
    一、性的含义
    二、性气相即
    三、性之至善
    四、性之无善无恶
    五、性无定体与论无定体
  第四节  存在与自由
    一、存在感与自由感
    二、自然欲求与不自然欲求
    三、立志与立诚
    四、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第四章  格物致知
  第一节  格物论
    一、朱子的格物论
    二、从亭前格竹到龙场悟道
    三、格物的目的
    四、格物的方法
  第二节  致良知
    一、良知说的雏形
    二、良知说的提出与工夫内涵
    三、良知说的理论涵摄
  第三节  四句教
    一、天泉证道
    二、从本源上悟入
    三、一悟本体即是功夫
    四、究极之说
第五章  圣人气象
  第一节  理想人格
    一、人格的含义
    二、人格的志向
    三、人格的榜样
    四、理想人格的类型
    五、圣人气象
  第二节理想境界
    一、理想境界的基本类型
    二、理想境界的经验类型
    三、伦理境界与道德境界
    四、道德境界与自由境界
    五、自由境界与超越境界
  第三节  自由之路
    一、上向超越
    二、内向超越
    三、外在超越
    四、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索引

 七情之理——王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学诠释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