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社会学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理论法学 > 法律社会学评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6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2839040
作者:李瑜青//张斌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内容简介
  《法律社会学评论》秉持社会进步与法律发展同步的视野,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考察、研究面向中国现实的法律问题。《法律社会学评论》每年出版,每卷的主题有所不同,但都是法律研究和实践中的热点讨论。本书组编有六个方面,其一是学术专题研究,其二法院专题研究,其三检查专题研究,其四纠纷与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其五学术评论,其六会议综述。作者都是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各篇文章侧重不同,但都是深入地反映了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下对法学理论、法律问题的独特思考。
目  录
[学术专题研究]
法律与文化互动的三点思考
——以传统儒学与中国法治建设关系为切入点李瑜青
论和解公诉程序的完善周登谅
刑事和解的文化之维杨继文陈鹤
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问题探析
——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张善根李峰
[法院专题研究]
论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构建张斌邹杰孙正君
司法如何保护婚姻
——基于离婚案件二次起诉现象的分析朱振媛姜金良
司法沟通的语境、修辞与转换王凤涛
调解考核制度的设计与功能悖论张建
公开民事裁判文书中个人信息的识别与保护韩文江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任何一次大的社会变革,对社会的有效治理都提出很大的挑战。而当代中国,这种有效的社会治理,其方式上我们有通用的话语,即法治。法治总与民主相连。其要义是使法律,从作为国家或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手段,转变为约束政府权力、有效治理社会的权威,国家的权力服从于社会公众的共同意志。
  这种社会治理方式的进步是明显的。它摆脱了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国家治理方式,总带有血缘性、伦理性特征的局限,也即我们经常诟病的人治的局限。人们总把法治与法制做区分,有法制并不一定实行法治,如古代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但在中国古代政治中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法治,即使是中国古代对法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的法家,在阐述其政治理想时,提出的仍是君主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从属于君主的意志(“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而现代法制,则是与法治相统一的,强调法制中内涵了民主的要求,无论何种国家的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服从于社会公众的共同意志。
  但一国的法治,又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实现,总带有其特殊的痕迹。当代中国以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法治的发展,从法学研究方法角度看,可以说先后经历了价值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分别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可以认为是价值分析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刻。价值分析方法通过批判的逻辑与方法,摧枯拉朽地将与法治建设相抵牾的各种要素加以批判,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范式中走了出来,并迅速地倡导“权力本位”理论、法治现代化理论等。但解构有余建构不足,则是价值分析方法最为学界所诟病的。20世纪90年代至2011年,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成为时段,可以说是规范分析方法大显身手的重要历史阶段。规范分析方法通过对所谓国外先进制度的引进、移植或模仿,使得中国快速地建构起系统完备、结构合理的法律体系来,但至于正式的法律制度的法律设施效果如何则超越了规范分析方法的视域。上述两种法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法治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段都发挥了重要功能,但所形成的“关于中国”而非“根据中国”的思考逻辑,则是这两种方法在面对法律有效实现的问题时自身系统存在理论上的困难。
  “关于中国”可以说是鸦片战争以来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框架或逻辑,其预设了这样的假设,即认为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都是一个被诊断的对象,是一个“病人”,为了拯救“病人”和治疗好“疾病”,需要开设各种药方,而西方国家的现实实践和成功所形成的那种示范性,使得以为通过西方知识、制度等的引进,就能够实现药到病除之目的。但现实的法律实践,却使人们发现,一定的法律制度,不能只建立在逻辑体系和道德力量的基础上,以抽象的道德原则或是逻辑来推演,更重要的是要依据社会现实或发展的条件。当下中国法学在实现自主性目的的过程中,既需要从批判的法学观过渡到理解的法学观,也需要从“关于中国”的研究路径过渡到“根据中国”的研究路径上来。
  “根据中国”研究进路,首要的则是需要对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构成要素进行实证探讨,从法与社会的关系中突出关注法律的有效实现问题。将“根据中国”的研究进路的内在精神,投射于法学研究方法上,则需要重视法律社会学的学术成就。

 法律社会学评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