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研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老子研读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109832
作者:董平 著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编辑推荐
  ☆ 打通中西,汇通文史哲,用通俗平易的语言解读玄妙的《老子》八十一章。
  ☆ 将《老子》思想与历史传统、现实生活相勾连,发掘、展现《老子》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内容简介
  《老子研读》一书是著名学者董平教授在多次为大学生及社会上的国学爱好者讲授《老子》的讲义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导论”,对老子其人,《老子》的成书过程、思想内容及历代注解等问题进行清楚扼要的梳理和讲解;二是以通行的“王弼本”为基础底本,用通俗平易的语言对《老子》全书进行逐章讲解。
  本书打通古今,勾连中西,为读者发掘出玄妙的《老子》所蕴含的大智慧,用老子的从容、淡泊、大度、自信、远见,纾解现代人困顿焦躁的心灵,是一本极好的《老子》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董平,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担任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曾在印度浦那大学高级梵文研究中心进修印度哲学,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比利时根特大学中文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宗教学系、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等地从事访问研究。
  主要从事先秦儒家道家哲学、宋明理学、中国佛教哲学以及浙东学派等方面的研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名相管仲”与“传奇王阳明”,在教育部首批网络视频公开课主讲“王阳明心学”。主要著作有:《陈亮评传》《天台宗研究》《浙江思想学术史——从王充到王国维》《王阳明的生活世界》《传奇王阳明》等,以及古籍整理著作多种。
目  录
导论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导论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收起全部>>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开篇的这几句话,即使我们把它放到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中去进行考察,也是最富有智慧的关于世界现象的本原性思考之一。这句话所包含着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就中国哲学史而言,它最为重要的意义则在于,这是关于无限者的自身存在与人类语言自身局限性问题的最早触及与确认。第一个“道”字与“可道”之“道”,内涵并不相同。第一个“道”字,是老子所揭示的作为宇宙本根之“道”;“可道”之“道”,则是“言说”的意思。“名可名”一句,是相同的句子结构,“可名”之“名”,则是“命名”之意。这里的大意就是说:凡一切可以言说之“道”,都不是“常道”或永恒之“道”;凡一切可以命名之“名”,都不是“常名”或永恒之“名”。至少在中国的哲学文本之中,这是最早关于“实在”与“语言”之间关系的思考。
  我们可能会有些奇怪,“道”与“言说”如何会联系到一起呢?但实际上,“道”与“言说”的关系的确是非常紧密的。大家都知道,希腊语的Logos有类似于“道”的含义,它的本来意思就是“言说”。《约翰福音》开头就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个“道”,英文是“word”。“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为什么“太初有道”即是有“言”呢?在《旧约创世纪》中,上帝是创造世界之主,但他并没有用质料来创造世界,而只是通过“言说”来创造世界的。“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如此等等,“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按照《创世纪》的这一描述,上帝是通过“言说”来创造世界的。而语言实质上即是意志的表达,这样我们也就可以了解叔本华为什么说世界是意志的表象了。把世界的原始归于“言说”,我们同样可以在东方哲学中找到明确的例证。比如在印度哲学中,按照《大林间奥义书》等文献的说法,世界的原始只是个“金胎”,由此而诞生出“神”,神思维:“让我有一个自我”,这就是最初的自我意识的诞生;他破“金胎”而出,环顾四周,没有除这“自我”以外的任何东西,然后他说:“我在。”(I am)这就是最初的自我意识的自我确认。他是第一个在者,他用“思维”使自我变现成全部双对的事物,“它成了全部”。在我们的先秦文本中,至少在今文《尚书》二十八篇、《诗经》三百零五篇,包括《国语》等,全部的“道”字,除了《洪范》篇以外,只有两个意思:一是“道路”,一是“言说”。《洪范》中的“道”字,如“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这个“道”字具有某种抽象义。如果仅仅从语言的使用来看,《洪范》篇的写定就相对要迟,我认为它基本上成于两周之际。

 老子研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