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义乌工会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义乌工会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126510
作者:[美]彼得·盖伊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编辑推荐

考察获得了“政府创新奖”的义乌工会,重新思考准官僚组织的相对自主性。


 
内容简介

通常我们认为,工会等准官僚组织在国家主义社团管理制度中处于政治依附的地位,在发生劳资冲突时,并不能真正地维护劳工的利益。但是,义乌工会的职工维权却获得了“政府创新奖”,其成绩启发我们思考准官僚组织的相对自主性。

在义乌政治经济发展与理性传统的背景下,本书研究了义乌工会与政府权力、企业规模、工人行动之间的关系,认为工会等准官僚组织在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对自主性。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的存在空间,取决于政治权力裂隙、组织领袖魅力、经济利益激励等变量的汇聚。

作者简介

王向民,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系主任,公共事务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主持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及上海市教委科创重点项目,出版《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城市基层选举研究》《危机事件中的社会组织》等著作,在《政治学研究》《学术月刊》《江苏社会科学》《比较经济社会体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  录
导论
第一节 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方位与诠释
第二节 发展型国家的国家与工会
第三节 工会行动的系统分析
第四节 研究要素
第一章 义乌政经与理性传统
第一节 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动
第二节 义乌的地域理性传统
第三节 市场化运动的两个结果
第二章 维权协会与义乌工会维权
第一节 从维权协会到义乌工会
第二节 义乌工会维权的机构与机制
第三节 义乌工会维权的成效
第三章 政府理性与工会维权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导论
21世纪伊始,中国社会与政治改革的前夜: 经济变革引发利益分配与社会结构的再造,进而造成社会治理的危机,而社会治理危机是政治权力再分配的前导。在资本的凯歌冒进中,劳工逐渐被泼洒出利益分配的核心。与劳工边缘化相伴随,市场化塑造的社会领域与社会权力不可避免地崛起,劳工事件风起云涌。
中国工会是一个既让人激动又让人颓叹的社会组织。“工会是保护工人利益的堡垒”,毛泽东曾经赋予它如此形象的比喻,而今它似乎仅仅成为中国奇迹的流苏。工会镶嵌于政治、经济、社会的结构性脉络之中,又与人的意识、观念、文化紧密相连。当然,作为社会组织,工会自身也有其结构与行动逻辑,在此结构与运作的空间中,我们时常看到地方性工会的存废兴衰,“螺蛳壳里做道场”,艰难而桀骜地维护着劳工的权益,像高空的烟花,绚丽而又转瞬即逝。这些地方性经验为我们研究工会这样的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第一节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
方位与阐释准官僚组织是现代中国的独特社会团体,它既带有行业性、全国性社会组织的属性,又在政治结构上从属于政府职能部门,被称为“准政府组织”或“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其双重代表(既代表国家,又代表社会)的结构特征是历史的产物,在运作中则呈现出阶段性偏倚,显示出自主性的行为取向。
一、 准官僚组织的形成与行政化
从制度角度看,准官僚组织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显示出国家主义(至少是国家法团主义)的制度安排。国家主义意味着,准官僚组织更多代表国家,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是准政府组织,体现了行政化与依附性的特征。
工会作为准政府组织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产物。现代工会,首先是大工业时代劳工与资本对抗的结果,其次是公民社会中的行业与国家博弈的主体。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工会,只有行业自律的会馆和同业公所,十月革命后,国共两党开始在中国组建工会,但是,救亡与富强的国家需要阉割了工会利益代表的原始功能。国民政府虽然制定有规范而完整的工会法律与工会体制,但是这套西方制度根本不合中国政治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则出于统一战线的联盟需要,强调工会是对抗国民党的政治动员工具,黄色工会与红色工会始终围绕政治权力争夺而不是围绕劳工与资本展开活动。

 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义乌工会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