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御医:佟氏医术承袭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清宫御医:佟氏医术承袭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轻型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0254367
  • 丛书名:清宫养生秘方
作者:林珠 著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编辑推荐

★独特性:佟式医术从肝论治,内病外治,方法独特,开医家之先河。

治百病皆重调肝——这是佟式医术区别于其他医家的独到之处,此治肝八法和和通腑法不但对咳喘等内科疾病有精辟见解,还对妇科、儿科、皮科等各种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内病外治——因多是为帝后嫔妃、王公贵族诊治疾病,行方用药慎之又慎,故安全简单,实用方便。

★传承性:博采众长,四代精研,百年传承,蕴医家之奇珍。

佟文斌——任清太医院右院判(相当于医院的副院长)。曾为慈禧治好肺病。

佟阔泉——清太医院御医。曾为隆裕皇太后、瑾妃、溥仪等诊治疾病,后成为溥仪的贴身御医。

林 珠——自1957年跟随佟阔泉学习中医医术,成为新中国记名的御医传人。

马学清——19908月拜林珠为师学习佟式医术临床治疗工作,疗效甚佳。

★实用性:针对性治疗,前瞻性预防,方便安全,简单便捷,疗效卓著。

佟式医术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不但对治疗抑郁症、粘滞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这些常见的身心疾病极有针对性,而且在预防上更有前瞻性。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清朝末期太医世家佟阔泉的中医养生及治疗精髓,由其带传弟子林珠教授结合现代医学以及数十年临床经验加以批注解读,包罗清朝帝、后、妃、嫔之病情医事,涉及内、外、妇、皮肤、五官各诸疾,分门别类,有案、有方、有评、有论。

书中不仅收集了妇科、内科、五官科、皮科……400多例医案验方!女性病、抑郁症、失眠、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70余种疾病的500多种宫廷妙方!还有药浴、熏洗、漱口、治眼病、熨帖等内病外治方及600多种解表、清热、止咳、理血、祛风湿、祛寒等常见症药物配伍!更多是为帝后嫔妃、王公贵族疗病养生之法!

作者简介
林珠:
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级),并被世纪行组委会评为中国世纪专家。
林老早年拜清宫御医佟阔泉先生为师,是佟御医的唯一直传弟子。她学习掌握了其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及宫廷秘方,又在北京名医妇科专家梁韵仪,杂病专家张仲元两位老中医门下深造多年,通晓各家之长,尽受三位老中医真传。
林老从医近四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运用自己积累的中西医的综合技能,特别是“清宫御医的治疗方法”治疗内科、妇科、皮肤科患者4000人次以上,疗效显著。

四代传承:
目  录
前言
上篇:清宫御医:宫廷医疗与养生之道
第一章 溯本求源说御医
第一节 清宫中的医事制度
第二节 给皇帝诊病的秘密
附:清宫食疗养生法
第二章 清宫佟御医其人及医道
第一节 佟御医其人
第二节 佟御医的诊治思想
第三节 佟御医的诊疗特色
附:佟太医调肝理肝常用药剖析
第三章 治肝八法
第一节 疏肝调气法
第二节 清肝泻火法
前  言
中国传统医学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珍贵遗产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丰富完备的理论体系,是我们的祖先以生命作代价,通过严酷的社会生活实践积累换来的,是在生命与社会环境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得的高度理解和认识,是华夏祖先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宝库中,埋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鲜为人知的宫廷医药学。长期以来它一直隐秘于历史的迷雾之中,即使有些奇闻轶事,亦属稗史之言,真伪难辨,实难求证。而今我作为清宫御医佟氏医术的直接传人,希冀能通过对佟氏医术的挖掘整理,拨开蒙在宫廷医药这颗明珠上的层层迷雾,使其重放异彩。
我自1957年分配到积水潭医院工作,经院党委安排,拜清宫御医佟阔泉(亦名佟成海,为新中国成立后仅存的三位御医之一)老中医为师,学习中医,是佟老先师的独直传弟子,佟氏医术的第三代传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记名的清宫御医传人。佟老先师从“德、才、术”三方面对我进行教育培养。在佟老先师一对一的指导下,我认真学习,潜心求教,逐渐树立起热爱中医、献身中医事业的坚定信念。我不但学习到了佟老先师宝贵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也效仿他老人家济世救人的高尚医德去做人。在佟老先师辞世后的许多年里,我不仅将佟老先师的经验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同时也深切领悟到保存这些经验的价值和意义。
媒体评论

佟大夫父子两代都是宫内的著名御医,其父佟文斌是太医院的“正堂”,宫内凡属疑难病症,无不请其诊治。

——传记作家贾英华《末代太监孙耀庭传》

这部书所收集资料量这么大,这么完整是少见的,确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科研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肝内寄相火,系肝脏之阳气,肝之疏泄,调畅气机,保持人体情志舒畅,调节气血等功能全赖肝之相火的作用,此即肝生理之火。若因各种原因导致肝之相火过于亢盛,由此产生热的病症,则形成病理之肝火,肝火是脏腑火热病中常见的病理现象之一。导致肝火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志不畅,气郁化火。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情志不适,郁则少火变壮火。”少火指温火、子火,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内寄相火,在正常情况下,相火者,少火也,藏之于内以温养脏腑,病无所生,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屈无所伸,怒无所泄,郁而化热,使生理之少火变成壮火。壮火指大火、烈火,从而形成病理性肝火。如恼怒太过,怒动肝阳化火,此即中医常说的“气有余便是火”。老百姓常说“气大上火”就是指此。
(2)阳亢化火。肝为刚脏,以柔为体,以刚为用,其刚性反映为肝气肝阳的功能,表现为主动、主升、内寄相火;柔性反映为其宣散条达的生理功能,表现为肝藏血以濡养肝体,制约肝阳。刚柔互济,阴阳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当肝内相火失其潜藏,肝阳浮动而上亢,“阳盛便是火”,“阳之有余即火”,亢盛之阳化火而形成肝火。虽然火盛灼阴也可使阴液不足,但阳盛化火只是相对的阴虚,其病因不是阴虚造成的,而是由于火旺所致,故阳亢化火应与阴虚而致阳亢有所区别,阳亢化火为实火,而非虚火。
(3)湿热化火。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郁久蕴,郁而化热或由饮食所生,如饮证,食辛辣食物易生湿热,湿热之邪蕴于肝脏,热郁化火而成肝火。另外,湿热内郁又可阻遏气机,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而致肝火。
(4)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六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侵袭肝脏,郁遏肝经,进而郁而化火。此外,病理之肝火还与气候及人的体质有关。人与天地相应,适四时而生,自然环境与四时气候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春夏阳盛季节也是容易产生肝火的原因,另外木火之体、阳盛之质的人也易于生热化火。
一、肝火证的临床表现
肝火证为肝脏病变中最为常见的症候之一,因肝经循行部位较广,涉及面较大,故临床表现也极为繁多,正如王旭高所云:“肝火燔灼,游行三焦,一身上下,内外皆能为病,难以枚举。如目红颜赤,痉厥狂躁,淋秘疮疡,善饮烦渴,呕吐不寐,上下血溢皆是。”
火为热极,具有其性升腾而炎上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故火邪致病多表现在人体上部,肝火证常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耳聋等头面部症状及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目为肝窍,肝火上炎易犯眼目,可见目赤肿痛,怕热羞明,眼目干涩,目多眦,生翳,热盛动血还可见结膜下出血,眼底出血等多种目疾。肝胆相连,司相火,同具木火之气,表里相通,经脉络属,胆脉循耳,肝胆火旺,上犯耳窍则耳部肿痛,耳流黄水,耳聋呜响,耳胀等,临床中耳炎、外耳道疖肿等可从肝火论治。
书摘插画
插图

 清宫御医:佟氏医术承袭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