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 版 次:1
  • 页 数:276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20083268
作者:杨黎光 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编辑推荐
快乐学,人生*需要的知识
  快乐族,中国*稀缺的人群 
内容简介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有“饭疏食饮水”之乐,颜回有“箪食瓢饮”之乐,他们所乐的究竟是什么呢,以至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颜回“不改其乐”?孔颜所乐的不是疏食瓢饮本身,而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物质享受之上的精神,一种因悟道成仁而发自内心的生命的欣喜。落到实处,便是看似简单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君子之乐。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貌似终于搭上全球化的末班车、一脚迈入市场经济社会的中国人却发现,无论拥有怎样的物质满足,都无法给自己带来真实、持久、发自內心的快乐。这就是弗洛姆所说,一个吃饱喝足的人,一个生理上和生物学上的要求都得到满足的人,竟然仍旧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这岂非咄咄怪事。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因而也就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动能。
有感于此,作者走入历史与哲学的浩茫烟海,穿梭子过去与现实之间,历时三载,完成此书,企图找出今日中国人不快乐的历史根源,希冀国人重拾快乐的能力。
作者简介
杨黎光,高级记者,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晚报协会副会长、深圳市记者协会主席、深圳晚报总编辑。 曾获得第一、二、三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第一、二、三届“中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第一、五届“徐迟报告
目  录
引子 快乐之“飘瞥难留”
第一章 神是否能够抚慰我们的心
 ——对宗教及其传说的另一种解读
 1 人神共居的快乐时光
 2 “日光下所行之事,我都以为烦恼”
 3 印度王子的哀愁
第二摩 天人合一,占代中国人的快乐玄想
 ——对传统快乐观的裹层观察
 1 孔子之“乐以忘忧,庄子之”蓬头跣足。
 2 厕中之鼠,仓中之鼠
 3 我癫狂,所以我存在
第三章 “生命之夏”的阳光与阴影
 ——西方哲学家的郁闷之叹
 1 爱智慧与爱智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神是否能够抚慰我们的心
  ——对宗教及其传说的另一种解读
这是一种奇异的感觉。当我坐在温度宜人的空调房里,就着由天然木材与化学材料合成的书桌,面对电脑思索、写作的时候,总会禁不住遥想起刀耕火种时代的原始先民。
那时,人类刚刚睁开蒙昧的眼睛,开始满腹疑惑地打量这个世界。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天地之间时而阳光明媚,时而月色朦胧;为什么头上的天空时而万里无云,时而电闪雷鸣;为什么脚下的大地此处山川,彼处河流;为什么树会开花,花会结果;为什么孩子要出生,老人要死去;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
有了思维,也就有了问题。数不清的问题,让人类应接不暇,痛苦不堪。向天上射出一支由石头打磨或青铜铸就的箭镞,太阳纹丝不动,月亮也纹丝不动,或许,还会引来滚滚乌云,继而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步入广袤的山林,稍不留意就会忘了归路,即使不饥困而死,也会被群兽所伤;看似平静的河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波浪滔天,冲塌堤岸,把大地变成汪洋,使刚出生的孩子、健壮的青年和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葬身鱼腹……可以想象,雷电的每一次闪烁、每一声轰鸣都会使早期人类心生恐惧;山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木都会让他们心存敬畏,河流中的每一注激流、每一朵浪花都会让他们惶惑不安。
这时,早期人类所掌握的那点可怜的生活经验已经远远无济于事,种种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刺激着他们的思维。他们不得不在惊恐、困惑中冥思苦想。
现在,我们不知道人类用了多少时间,耗费了多少脑力才获得了“神”这个概念。无论是我们创造了“神”,还是“神”创造了我们,这概念的出现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事件。我国早期文字典籍《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神”字的:“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由此,人类终于找到了世间万物存在、变化的依据,终于能够据此解释那变幻莫测的种种奇异现象了!
  ……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