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文化遗产.第一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东吴文化遗产.第一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7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2626295
作者: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 编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内容简介
  《东吴文化遗产》是以反映文化遗产研究成果为己任的丛书。这部丛书不但关心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成果,也关心物质文化的研究成果。为使这一丛书既丰富又有序,特设立一些栏目,如“非物质文化论坛”、“民俗钩沉”、“田野手记”、“手工艺遗产”等。同时,该丛书图文并茂,文中配有照片或线图,以期使读者看起来轻松一些,版面也更活跃。 本书为该丛书之第一辑。
  《东吴文化遗产》第一辑的面世,是中心的一件喜事。然而,喜与忧往往同行。对于这套丛书的社会反应,我们是有信心的,但不免也有惴惴不安的心情;作者和读者是否都能满意?在文化研究的学海中,《东吴文化遗产》这一叶小舟能航行多远?为了使这套丛书有所进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这是责无旁贷的;各位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关爱,则是我们永远期盼着的。
目  录
前言
【非物质文化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义/张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释义/苑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中民间艺术的权益与保护/赵 农
 遗产、遗产制度及遗产管理制度——《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读书报告/董 静
【民俗钩沉】
 关于中国年俗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乌丙安
 队戏考论/朱恒夫
 祭祖物象——祖影、家堂略述/孙晶
【江南文化】
 从国际公约的遗产标准看苏州古典园林的价值/周苏宁
 竹枝词:江南社会生活的诗意表达/小 田
 区域交往与苏州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徐茂明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民俗沟沉 关于中国年俗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三、探究传统年俗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表现形态
经过对近几年过年习俗的检测分析,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春节是中国汉族和大约36个兄弟民族共有12亿8千多万人口的最隆重的节日。它不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由于春节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史中从来都叫做“过年”,而不叫做“过节”,所以今天把它叫做“节日”,并不贴切。因为就其文化内涵而言,远比其他任何节日都更加深厚,其外延则更加意义广远,就其传统行事的程序而论,它也不是一个“节日”的单元时间,而是一个“节期”的系列时段。几千年来,中国就在这一个节期里,举国上下,君臣官吏和亿万百姓,都充分调动起最热烈的情绪和最美好的情感,把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祭典和庆典严密地组合起来,表现一年一度“辞旧岁、迎新年”的年俗主题,表达一个“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良好祝愿。
按照传统,春节的节期来自远古的“腊祭”。中国的农耕先民,很早就创造了一年一度祭拜大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习俗,每当旧年岁尾、新年年初就用他们农耕渔猎的物产作供品,感激大自然和祖先的恩赐,祈求他们再降福于人间。古史文献记载:“腊,岁终祭众神之名。”这种古俗就叫做“腊祭”,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祭神,在广大农村依然是节期的主要活动内容。在中国北方普遍流传着一句俗谚“一进腊月就是年”,腊月初八用五谷杂粮做腊八粥敬祖祭神,正是腊祭的第一个高潮,也是古代过年的节期开始。后来,佛教传人中国,各大寺庙纪念释迦牟尼成道日作腊八粥供佛舍粥,其实也就是和古代腊祭的行事相融合。用腊八粥进行祭祀在民间的流传,成为过年的序幕。
腊月二十三祭灶,俗称“过小年儿”,应该被认为已经深入过年的节期。从此,进入了连续的家祭准备和家庆准备活动,商家的年货市场交易活动也进入高潮,供应祭典和庆典的年货装点出城乡过年的浓厚年味儿。城乡各路社火活动的娱神娱人节目演练进入最后粉墨登场的阶段。
……
书摘插画
插图

 东吴文化遗产.第一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