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现实 模式:以上海社区文化为例的实证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历史 现实 模式:以上海社区文化为例的实证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275
  • 字 数:217000
  • 印刷时间:2007年12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074323
  • 丛书名:先进文化研究丛书
作者:沈关宝 主编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先进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本书主要对社区文化的管理和建设以及相关的各项内容进行研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主题,立足上海社区文化发展,兼顾全国重点大中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大局,注重理论性与实证性相结合,并在实证研究的同时,追求系统的理论探索,力求在理论上提出新视角,新概念和新观点。注重多学科交叉结合,发挥组织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优势。
本书主要对社区文化的管理和建设以及相关的各项内容进行研究,试图在研究中论证如下几个观点:其一,先进文化的建设对社区文化的创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其二,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发挥社区各个组织的独特功能,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其三,社区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其四,社区文化的实践性特色要求相关研究进一步地探索社区文化的有效模式。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社区文化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
第二节 社区要素与社区文化
第三节 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
第四节 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第二章 社区文化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社区在中国形成及沿革
第二节 中国若干中心城市的社区发育
第三节 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类型
第四节 社区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 社区的价值支撑与精神文化
第一节 社区文化价值及其趋向
第二节 社区的人文精神发育与社区参与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社区文化的基本概念
“文化”意指在社会历史及社会交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是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社区而言,文化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维系社区整合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社区之间形成区分的显著标志。在本章中,我们主要概括性地对社区文化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分析。
第一节 社区的舍义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于1887年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滕尼斯将人类群体生活结合的类型分为共同体和社会,德语为GEMEINSCHAFT UND GESELISCHAFT。他认为,共同体是古老的,社会是新的。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社会的类型晚于共同体的类型。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低级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
一体。与此相反,社会则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社会的基础是个人、个人的思想和意志。1932年,美国学者帕克来华至燕京大学讲学,第一次将社区概念传人中国。中文社区一词,就是当时费孝通等一些燕京大学学生将英文com-munity翻译而来,后来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
社区的由来可有多种解释,我们试从历史演进、语义分析和定义述评这三个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解答。
一、从历史演进看社区
近代科学普遍认为,生态起源于地球的成形和各类要素的生成,随后各种生命形式出现,并随之产生生物社区。这一构想由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Alfred R.wallace)提出,在其研究基础上,后来学者发现,生物社区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由于地理气候决定植物的生长,而植物又决定了动物的生存繁衍。因此,社区的原生性含义是各种生物间以及生物与其生活之间密切的相互联系。从生物社区观点出发,人类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工业化社会。新石器时代发端的传统农业时期,这一时期人类从自然求生转变为文化图存,主要表现为有形物质性创造和无形社会关系缔结;到达工业化社会,原先意义上的社区因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而失落,社区概念就在工业化初期产生,它试图揭示人类关系的重大转折对于人们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种对于社区历史演变的分析使我们看到社区现象与社区研究的脉络,社区在生物形态萌发伊始就已存在,而人类文明的加盟使社区重心转向社会性层面,使之成为群体聚居的一种方式。
……
书摘插画
插图

 历史 现实 模式:以上海社区文化为例的实证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