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圣贤成事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历代圣贤成事智慧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0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9416775
作者:堂溪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内容简介
堂溪编*的这本《历代圣贤成事智慧》涵盖了人类宝贵的智慧,倾注了智者真诚的教诲,是人生行动的指南。它让我们在遇事看不到结果、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能看得远、有解决之道的能力。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深邃、孔子的淳厚、庄子的超逸、孟子的英气、荀子的理智、韩非子的尖锐,他们都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在这些圣贤的智慧中,都隐藏着丰富的现实意义,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会从中找你所需要的东西。
目  录
第一章  宽容大度,开放的心态彰显人生洒脱
  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
  忍小节才能干大事
  得饶人处且饶人
  学会宽人之短
  对人要求不要太高
  当忍则忍,能让则让
  气量是一种修养
  善良是一生的功课
  学会欣赏别人
第二章  修行有道,提升自我才能走向成功
  塑造道德人格
  不在尘世中迷失自我
  反复学习是成才之道
  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注重诚信修为
  不断地完善自身
  慎独是自我修养的一种方法
  学会自我约束
  做人宜先修德
  以谦虚的心态做人
第三章  知人之明,见微知著识人性
  不能以貌取人,
  看清自己才不迷失自我
  先看人品后交朋友
  能患难与共才是知己
  按照“征”兆去识人
  言语推断出秉性
第四章  认清世事,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
  看清自己的目标
  审时度势就能掌握主动权
  从长远眼光看问题
  看到小事的价值
  没有目标的人生将一事无成
  先定目标后做事业
  找“同道”者共事
第五章  水性做人,刚柔并用进退有道
  与人交往要刚柔并济
  立身要高,处世宜让
  不浮不躁成大事
  在隐忍中蓄势待发
  避免与人硬对硬
  成功在于顺势而为
  凡事不可太勉强
  掌握屈伸之道
  有时候要大智若愚
  让别人暂时超越一下自己
第六章  红黑相济,做人做事用心计
  用兵诀制胜人生
  用权威决不手软
  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借别人的手做自己的事
  傍棵大树好乘凉
  学会恭维别人
  巧施“空手道”
  有时糊涂即是聪明
  藏锋露拙,匿锐示弱
第七章  淡看得失,远离抱怨造就快乐人生
  控制自己的贪念
  吃亏也是福
  知足是快乐心态的开始
  面对荣辱皆淡定
  人生没有死结
  淡然面对一切得与失
  以超然平静的态度看人生
第八章  以德服人,有人格才有凝聚力
  老老实实做人
  以诚信为做人之本
  用诚信树立自己的人格
  “心不动”是对自己很好的交代
  人缘比能力更能成就事业
  兼爱才能为人兼容
  不要显示你比别人聪明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第九章  处乱不惊,从容应变摆脱人生危机
  坦然面对人生的失败和挫折
  变失败的感觉为成功的信念
  学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把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灵活机动,随机应变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得饶人处且饶人 忍一时之“忍”,是为了“进”。在“进”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进攻,凡事要留有余地,得饶人处且饶人,要有君子的度量和风范。
孔子说:“君子舒泰而不骄矜,小人骄矜而不舒泰。”孔老夫子这里讲的“舒泰”与“骄矜”,是就君子和小人的器量、见识而言的。由于君子“舒泰” 、胸襟宽广,所以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则“宽容”“博爱”;恰恰相反,小人由于“骄矜”,则处处表现得狭隘、计较。所以说君子和小人因为各自不同的修炼,在言行举止上也是不尽相同的。
与人相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容人之心。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有好人缘。要想有好人缘就需要与别人友好相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就是:以善良、仁爱的心对待一切;时时处处检点自己,严以律己;同时,要宽以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就是与人交往中个人素质的体现。通常来说严以律己还不是太难,而要具备宽以待人的品质则不是那么容易了。
现实生活中的人各种各样,在性格、爱好、职业以及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在对待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相同。因此,当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时刻记住双方的差异。《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在承认这种差异性的前提下,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什么都要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或经验来衡量别人的所作所为,其关键就在于“忠恕”二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错误。这个时候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其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才罢休,而是要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别人身上的亮点。
对于这一点,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知道了用辩证法来对待。他说:“君子不因为言辞动听就提拔人,也不因为人品不端就否定他讲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是这样辩证地看待,当然对于别人的行为也该如此,也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偏激,避免走上极端,也就顺应“中庸之道”了。

 历代圣贤成事智慧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