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文献学(第2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中医古籍文献学(第2版)

  • 版 次:3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11月18日
  • 开 本:16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圆脊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85406
  • 丛书名:国医大师临床研究
作者:张灿?w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内容简介
《中医古籍文献学(修订版)》为国医大师张灿玾教授《中医古籍文献学》的修订版,包括中医古籍文献的源流与流别、书名与篇名、书体结构、文体、文字、标记符号、载体、著录、校勘、注释、类书与丛书、聚散与辑佚、辨伪等有关内容。旨在结合一般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介绍中医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基本的研究方法等。历史地、客观地反映中医古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与基本面貌,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与概括中医古代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基本的研究方法。 《中医古籍文献学(修订版)》可供中医药文献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学生参考阅读。
目  录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丛书序
再版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
二、文献学
第二节 中医文献与中医文献学
一、中医文献
二、中医文献学
第三节 中医文献的学术价值
第四节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中医文献的源流与流别
第一节 上古医学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绪  论

中医文献,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是中医学术伟大宝库的珍贵财富之所在,也是中国科学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医学科学数千年创造发展的历史记录,也是后世继承与发扬中医学术的基础与借鉴。因此,对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以下就中医文献与中医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及中医文献的学术价值及整理研究中医文献的主要任务等有关问题,加以简述。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与文献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文  献
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何晏等《集解》郑注:“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宋?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根据上述二解,尽管对文之注,不尽相同,亦无本质之差。
就先秦文献而言,“文”与“献”单独使用时,按古人注解,亦有与此相同或相近之义。如《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韦昭注:“文,典法也。”又《国语?周语下》:“小不从文。”韦昭注:“文,诗书也。”《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何晏等集解:“马曰:文者,古之遗文。”是“文”者,亦具多项相近之义。
就“文章”而言,亦有多种解释。《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郑玄注:“文章,礼法也。”孙希旦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焕乎其有文章。”朱熹注:“文章,礼乐法度也。”《文心雕龙?情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汉书?卜式传》:“又不习文章。”王先谦补注引何焯曰:“文章,谓文物典章,稽古以立物垂训者也。”详“文物”,亦礼乐制度者也。如《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旧唐书?褚无量传》:“使圣朝叶昭旷之涂,天下知文物之盛,岂不幸甚。”据上述诸文足可证明,古之所谓文章、文物,主要是指礼乐典章等各种法典制度方面的文字记录。
献之作贤、贤人、贤臣之解,古籍亦多见,如《尚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伪孔传:“献,贤也。万邦众贤,共为帝臣。”又《尚书?洛诰》:“孺子来相宅,其大?典殷献民。”伪孔传:“行典常于殷贤人。”《逸周书?作雒》:“俘殷献民迁于九毕。”孔晁注:“献民,士大夫也。

 中医古籍文献学(第2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