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线路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史 >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纯质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7307410
作者:丁援、宋奕 著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宣传推广语: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作序并推荐!


  这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文化线路及其文化遗产的图文书,内容分为丝绸之路、大运河等十条文化线路,每条线路按照“线路概况”、“历史演变”、“线路分布”、“文化遗产”、“线路价值”这几个板块加以分类。这些线路连接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商贸、建筑、艺术等。通过对中国文化线路多元价值的呈现能促进相关部门对这些遗产资源很好地加以保护和进行合理的开发,这将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相整合的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蜀道、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北京中轴线、大运河、茶马古道、川盐古道、武当神道、万里茶道这十条中国文化线路,以及这些线路所承载的文化遗产。这些线路对我国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书的出版是对这些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价值进行系统地疏理,书中很多珍贵的实景照片和绘制图为文化线路及其遗产的呈现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作者简介

  丁援:
  建筑学博士,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后。曾留学德国。主编《文化线路研究丛书》、《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并出版专著《文化线路:有形与无形之间》、《堪舆:被遗忘的中国式背景》(英文)。现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
  宋奕:
  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专业硕士,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版译著《马林诺夫斯基:一位人类学家的奥德赛(1884—1920)》。
  现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委员。

目  录

序 言
前 言
蜀道:见证2000年西南历史的交融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对话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穿越高山密林的中华文化传播之路
北京中轴线:城之中,国之轴
大运河:中国文化的“认同之路”
茶马古道:西南民族大走廊
川盐古道:一条横亘中国腹地的文化沉积带
武当神道:建筑与神话异体同质的问道之路
万里茶道:以茶为媒的中俄对话之路
附录: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文化线路
后 记

前  言
  序言
  冯天瑜
  2014年春季的一个早晨,丁援君来访。谈话主要是延续了年初关于“地域建筑”和“荆风楚韵”的讨论,我们都感到文化对于城市建设的影响正越来越大。我送给丁援一套我新著的《中国文化生成史》,他马上告诉我:他刚刚编完《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一书。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今天我们认识中国文化需要“阅读”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的表现比喻为一幕幕悲喜剧,那么,诸民族、诸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剧目得以表演的舞台和背景。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创造的影响是真实而多侧面,持续而深刻的,但这种作用主要又不是立竿见影的。在通常情况下,地理环境只为文化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至于某种可能性以某种形态转变为现实性,则取决于人类的选择。人文因素(经济的、政治的、心理的)具有选择能力,使人类可以在同一自然环境内创造不同的文化事实。而无定的人文因素又不能绝对自由地纵横驰骋,必须以相对固定的自然因素为物质基础,把握自然因素提供的可能性,去创造文化的现实性。
媒体评论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一书介绍的十条文化线路中,有五条是和河流、水道密切联系的,并且全都是南北走向的。其中万里茶道、川盐古道、武当神道和汉水相关,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线路,大运河是隋唐以后中国南北交流的主动脉。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在本书中还提到了另外几条重要的陆路线路:丝绸之路、蜀道、茶马古道、西南丝绸之路和北京中轴线。这些线路有的古老逾两千年,有的年轻仅数百年;有的道路十分艰险,有的是一片坦途;有的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遗产,有的还不太受到关注。然而,这些线路都同样体现了战争与和平、交流与发展的主题。——学者冯天瑜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