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451096
作者:林画 著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所谓儿童经典文化教育(又称读经或中西文化导读),是指立足于对教育的“本质性”、“全面性”及“深远性”的思考上,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好的年龄段里,使儿童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在自主而快乐的情境中学习,达到开启智慧、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的目标,以期将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一流人才,并籍此达成促成中华文化大复兴,重铸人类理性新文明的目的。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家庭教育类图书。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应该从儿童抓起。本书便是对南老关于儿童经典教育的诸多真知灼见的总结,书中不仅选录了南老推荐给孩子诵读的经典篇章,而且以生动鲜明的案例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让孩子在阅读古代经典著作中领悟传统文化的智慧。
作者简介
林画,本名廖春红,30岁,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是行走喧嚣人世的感性双鱼座小女子,不仅极推崇南怀瑾大师关于经典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观点,而且亲身实践,儿子呀呀学语时便让其接触国学经典。
目  录
前言:但开风气不为师
南怀瑾推荐:传统经典诵读次序
读经:接受前人的经验和智慧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就是诵读
儿童读经,先从认识中国字开始
孩子读书要先从“四书”开始
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其光”
读书万卷,和古人交朋友
诗教:讲学问修养,必须要读诗
讲学问修养,必须要读诗
读诗,先要懂音韵
诗是无形画,激发想象之美
诗言志:有才有情才是诗
家教: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
前  言
但开风气不为师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4个字。明什么理呢?就是明白做人的道理。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这其中还包括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文明,用意在于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我们怎样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类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可见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做人”,不是为了“谋生”。
但可惜的是,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或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上很好的生活。有些人一生失意,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他们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个性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只是一味地强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害了孩子的一生。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孩童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 传统上,中国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从怀胎就开始教育了。古时都有规定的,夫妻分房,然后家里挂的画、用的东西都要改变,胎儿会知道。
——南怀瑾《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家教与母教》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南怀瑾一直认为担负重任的是父母,而不是老师,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从胎教开始的。
胎儿在娘胎里3个月,就已经能感知外在的事物了,母亲吃的各种饮食,胎儿都会有感觉。母亲吃了冷的,喝了凉水,胎儿像上冰山;喝了热的烫的,像下油锅,十八层地狱在里头都受到过。胎儿长到五六个月以后,父母吵架等种种行为,他都能清楚地感知到了。所以中国人讲胎教绝对有关系,现代医学也证明,胎儿在肚子里什么都听得到,不过他出胎的时候忘记了。
那应该怎么对胎儿进行胎教呢?南怀瑾建议人们参考中国上古时代人们的做法,其实就是太任对周文王的胎教。《大戴礼记·保傅》中对此有所记载:“ 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意思是说,周武王的王后邑姜怀着周成王时,站有站的样子,站时不将重心倚在一边,坐有坐的样子,坐时也不歪斜,笑时不放声喧哗,独居一处时也不懈怠放任,发怒时也不骂人,这就是胎教。
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对此说得更为简单明了:“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
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颜氏家训·教子(节选)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日:“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解析: 资质上等智巧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资质低下愚笨的人即使教育了也起不了作用,资质中等平庸的人不教就不能明理。古时候的圣贤王者也有“胎教” 的做法,就是当女性怀孕3个月的时候,要搬出原来住的房间,住到专门为孕妇准备的环境好的房间,做到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

 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