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内附CD光盘一张)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音乐 >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内附CD光盘一张)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6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0960762
作者:周海宏 著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联觉关系为突破口,有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证明了与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与音高相关的联觉、与音强相关的联觉、与时间相前的联觉、与时间变化率相关的联觉、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
  本书以联觉对应关系为基础,还从创作与欣赏双向对音乐表现对象的发生过程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回答了“表现对象是怎样进入到音乐中去?它又怎样从音乐中出来,进入到听者那里去”的问题,并指出音乐理解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是必然的,而理解的共同性则是有条件的。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音乐美学领域对音乐表现问题的研究
  二、音乐心理学领域对音乐表现问题的研究
  三、近年心理学界关于联觉(syneesthesia)研究的状况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问题症结的分析
  二、本研究的目的
  三、本研究的方法
  四、本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总是分析、研究目的、方法与意义
第二章 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规律的心理学研究
 第一节 对“联觉”与“联想”及“情感”、“情绪”与“情态”的讨论
  一、“联觉”与“联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音乐到底能不能表现情感体验、视觉景象及哲理性、戏剧性等非听觉性的对象,在音乐美学中存在着尖锐的争论。这一争论自嵇康《声无哀乐论》音声有无哀乐之辩,至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情感论的挑战,直到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界关于“内容与形式”、“音心对应”问题之争,一直是音乐美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什么是音乐的内容”、“音乐的意义是什么”、“音乐是自律的还是他律的”等问题的讨论中。例如:“什么是内容,它怎样进入到音乐中去?它又怎样从音乐中出来进入到听者那里去?”。“是什么构成音乐的意义,又是按什么过程进行传达的呢?这已成为人们无数次和经常热烈争论的主题了”等等。但由于对“内容”、“意义”、“自律”、“他律”这些核心概念的内涵本身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因此这些问题非但没有随着争论的深入日趋解决,反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说清,以至于从某种程度看,卷入争论的人们已经忘记了,作为科学的研究,这些争论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要解决音乐能不能表现音乐之外的对象的问题,就要首先重新明确人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搞清楚认为“能表现”和认为“不能表现”各自的原因与出发点是什么。
    首先看为什么认为“能表现”。
    千百年的音乐审美实践经验显示出这样一个事实:音乐是一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从音乐中获得的审美体验,绝不仅仅是纯音响的感受。形象的联想,概念的领悟,特别是情感性的体验,在音乐审美中的表现常常是很活跃的。作曲家成功地用音乐的音响向听众传达某种情感、形象甚至哲理性观念的例子比比皆是。在音乐的欣赏中会产生快乐与悲伤这样的情感体验,会联想到波涛汹涌的大海与美丽的田园这样的视觉景象,在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圣一桑的《动物狂欢节》、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样的音乐作品中,人们甚至可以感受到相对明确的戏剧性角色与情节的发展。这些音乐审美实践的经验表明,音乐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现实世界的种种景观、形态及人类丰富的感情活动,甚至某种思想与哲理。
  ……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内附CD光盘一张)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