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1,古玩收藏的实话实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打眼.1,古玩收藏的实话实说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轻型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8419020
作者:片儿白 著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一时两肋插刀,转眼尔虞我诈;看似投桃报李,却是恩将仇报;
有人贪婪,就有人做局;有人捡漏,就有人打眼

★马未都亲自作序,崔永元、纪连海、李嘉存、王铁成拍案推荐。鉴别古玩真假,参悟收藏真谛,触摸历史年轮。

★本书作者白明,是知名收藏家,从事古玩收藏行业三十余年,尤其以收藏“古瓷片”闻名圈内,人称“片儿白”。以三十余年收藏经验,专业讲述古玩圈内的尔虞我诈,所有故事均根据真人真事创作而成。

★实话实说,揭秘古玩做局、造假那些事儿,一本书道尽个中真相,让广大收藏爱好者少走弯路。
这是一本“受骗集锦”——作者与朋友亲身经历的29个打眼故事,生动描写收藏者的捡漏儿心理,再现打眼全过程,是一本给想在收藏上做发财梦的平头百姓的规劝书。
这也是一本“破局指南”——以小力挣大钱的捡漏儿心理在所难免,防止打眼,需对骗术穷究其理,本书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免上当受骗,给你补课开眼。

★一本书囊括各类热门收藏:瓷器、家具、兵器、古画、青铜器……作者以三十余年的专业收藏知识,向读者讲述了众多收藏门类的知识与陷阱,既具有专业的收藏指导性,又不失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同名系列微电影《打眼》,已正式上线!
 
内容简介
俗语云:乱世的黄金,盛世的收藏。古玩收藏行业源远流长,渴望一夜暴富的人绵延不绝,当前,全民收藏热兴起,千千万万的人投入这惊心动魄的*行业中。
捡漏后一夜暴富的故事,常常是每个玩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殊不知,打眼后追悔莫及,甚至倾家荡产,才是这一行业的常态。
古玩做局,以假充真,欲擒故纵,愿者上钩,却又欲罢不能。一局安百变,叵测是人心!一幕幕“受骗”的血泪史每天都在上演。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在故事的行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片儿白:

本名白明。“片儿白瓷忆”品牌创始人,古陶瓷收藏家,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片儿白古瓷标本基因库”和“片儿白古瓷标本博物馆”创办人,北京语言大学海外孔子学院文化顾问。

白明先生因收藏古瓷片而闻名收藏界,有三十余年收藏中国古代陶瓷碎片标本的经历,藏有*瓷片万余片,被业界誉为“片儿白“。
目  录
引子 眼大还需要有“神”
1.“掏老宅子”之一:那只“明代”影子木香柜
2.“掏老宅子”之二:一皮箱的“老扇子”
3.“掏老宅子”之三:“二把刀”捐献的两把刀
4.“掏老宅子”之四:让我画不了句号的结局
5.一只“宣德大缸”的离奇故事
6.汝窑迷踪之一:开篇
7.汝窑迷踪之二:汝窑,我爱你的一切及其他
8.汝窑迷踪之三:吴仁兄的汝窑情结
9.平安大街爆笑故事之一:老李的两麻袋“釉里红”瓷片儿
10.平安大街爆笑故事之二:酱褐色釉四系小罐儿
11.Oh!My God!——黑色的、有孔的“不明古物”
12.劳力士手表与带着“古老包浆”的陶罐
13.在欧洲“爆炸”的土地雷
前  言

打眼是古玩收藏之路的必修课。新上路者往往像一个踌躇满志的猎人,刚愎自用,趾高气扬,无视路途荆棘密布、野兽出没,满眼只有猎物,没有危险;而长途跋涉者遭遇过蛇咬,变得缩手缩脚,常怀井绳之虞。依愚之见,这门课程的复杂与深奥超出任何初学者的想象。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绵不绝的是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已逾五千年,况且今天许多收藏品还早于这个时代。各类新石器时期文化的证物至今还在收藏者中流传,传递着古老而诱人的文化信息。面对这样一个浩如烟海的庞大文物信息系统,每一个智者都渺小得不能再渺小,所掌握的知识再丰富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文明的积累在此刻的力量,可以轻而易举掀翻任何蔑视它的好事之徒。
这个好事之徒就是我们自己。在物阜民丰时代,收藏的乐趣在坊间传播蔓延,据古人之物为今人所有,此乐趣妙不可言。人性的弱点就在这妙不可言中一点点展现,面对诱惑,不再评估自己的能力,孤注一掷,以博弈心态上场,后果甘苦自知。
媒体评论
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本书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导收藏的专业书籍。——马未都

收古玩不如收“退烧药”!——崔永元

收藏文玩虽可以打眼,历史知识却不可或缺。——纪连海


在今天的收藏界和古玩行里,为避免打眼,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眼力去判断去学习去欣赏。收藏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文化和提升修养的过程。——李嘉存

爱好文玩,戒之在得。——王铁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只“宣德大缸”的离奇故事

有一年的冬天,天儿冷得是嘎巴嘎巴的,想一个人捧杯热茶在家里“猫冬”都不让你待踏实了,偏有朋友哭着喊着叫我,说南城有个人家儿,藏了一只宣德年间的大缸要出手,某拍卖公司已经看上了,出价一百八十万,此缸的货主儿则表示:“三天之内,可以让利给朋友。”
“宣德”瓷器?谈何容易。
搞古陶瓷的人谁不知道,经过明代初叶洪武的这个过渡期,到了“永”(永乐)“宣”(宣德)年间,那可得说是进入了明代瓷器的鼎盛时期,尤其是那会儿的青花瓷器,乃典范之作,人称“永、宣不分家”。这玩意儿一直以来为后人追仿,因为它们用的是进口钴料,叫“苏麻离青”,烧出来的颜色特“抓人”,虽将近六百年前的物件儿,那釉色清亮,花色在釉下发出淡淡的幽光,给“好古”之人迎面打出来俩字儿:养眼!再说那画青花的“苏麻离青”料,人说比蓝宝石都金贵,其产地一说是西亚地区的波斯,也有说是非洲的索马里。有史为证:明初时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是当时东西方过往商船的避风港,从西亚来的商船带着许多可居奇货在此进行贸易,正好郑和的船队路过这里,所以郑和于明永乐年间从南洋带回来的“苏料”,很可能就是在这些商船上获得的。您瞧瞧六百年前,三宝太监不经意间做了这么一笔买卖,到了今儿个还搅得一些人睡不着觉,一天到晚胡说八道的……
我就懒洋洋地对来人说:一是这么冷的天儿,我不愿意动弹;二来我根本不相信咱们寻常百姓的家里会有这等好事儿!
但经不住来人的软磨硬泡,只好顶着凛冽的寒风,跟着那人去了。
在车上我就闭着眼睛想:说来也是奇了怪,为什么这种事情总是在南城发生,我寻思着,可能是这些年来北京经过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后,剩下的老胡同就数南城多了,胡同多自然故事就多,要不怎么有个电影《城南旧事》呢……还没容得我接着胡思乱想,那朋友就捅了我一下:“嘿,别睡了,到地方啦!”
我懵懵懂懂地随着他走进一条小胡同儿,寒风迎面吹来,打了个冷战,醒了。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吧,保不齐也有奇货可居的意外发生呢……
转眼间来到了一户人家儿,大门口站着三位老爷们儿,虽然个个捂得严严实实,仍旧冻得直流清鼻涕,看来是在门口等了很长时间了。看见我们过来,这三位就热情相迎,拥进屋子里。
我那朋友说:“各位,给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白先生,古代陶瓷鉴定专家。今天您家里的玩意儿是真是假,他说了算!”屋子里的人都冲着我来了,嘘寒问暖的,所有人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种期待的目光。
书摘插画
插图

 打眼.1,古玩收藏的实话实说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