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珠江三角洲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转型期珠江三角洲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动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0056953
  • 丛书名:服务业与城市发展丛书
作者:闫小培 主编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世界经济演化趋势和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为背景,选择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这一快速城市化地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政治经济学和参与者网络理论相耦合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首先,从区际、区域、城市和产业园区等多种空间尺度对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产业基础、区位和业务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然后,对转型期区域金融服务业支持驱动城市空间扩展、分异和创新的机制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在案例研究基础上提炼出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探讨了金融服务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效应,并与西方国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
本书可供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企业、政府部门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  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目标
第二节 基本概念
第三节 研究构架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区域和资料评估
第二章 国内外货币金融地理研究进展
第一节 国外关于货币金融地理研究的综述
第二节 对国外关于货币金融地理研究的简要评论
第三节 中国关于金融空间维度的研究述评
第三章 转型期珠江三角洲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背景
第一节 世界经济“服务化”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目标
  一、研究意义
(一)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动是全球性趋势下的人文地理研究新课题
全球性趋势将如何改变传统的金融服务业空问格局,需要人文地理学对其进行时间性和空问性相统一的深入研究,以利于理解世界经济“服务化”的空间差异、全球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及成因。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全球范围统计意义上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同与服务业内部结构空间差异化发展的经济“服务化”现象,其中金融服务业的功能、运行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金融不仅发挥提供支付和清算系统、积聚资源和划分股权的机制、实现跨时空转移经济资源等三项传统功能,而且还具有管理风险、提供信息和处理激励问题等三项功能(季冬生,2004)。1997年达成的《开放全球金融贸易服务市场协议》,各方同意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覆盖了全球几乎95%以上的金融市场。传统的市场准入、服务地域、非国民待遇、关税壁垒、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障碍得到了扫除,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业的应用又极大地减小了时空摩擦,金融全球化发生了实质性的进展和完善。同时社会进步不仅深化了生产分工、扩大了交换范围,而且建立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权分散化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市场,形成了明显的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趋势,传统货币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和意义下降,资产证券化,社会财富金融资产化;金融机构高度集中而产权分散化,业务界限模糊交叉,交易方式电子化、虚拟化。技术已经使资金、风险和信息密集的金融服务业全球一天24小时的金融交易不成问题,国际金融中心让位于全球化的“无疆界市场”,国际金融中心交易让位于“无时空限制”的全球交易(吴志攀,2000)。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在内的金融自由化成为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转轨经济国家金融发展的重要实践。但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交易时间是相互交叠的,他们彼此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各自的文化特质构成了各自的天然区位优势,金融服务组织结构、各国金融监管环境和金融产品特性等所造成的空间摩擦依然存在。
(二)转型期区域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化是值得研究的中国“区域渐进主义”体制转型的重要空间效应
对区域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动进行研究,可以从二个侧面局部地反映中国经济转型的空间效应,揭示制度因素和微观经济基础对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动的重要性。
书摘插画
插图

 转型期珠江三角洲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动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