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国农业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改造中国农业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0420670
作者:周双文 著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编辑推荐
  *总书记今年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一直以来是任重而道远。正如作者书中所说,我们高举农业现代化旗帜50多年了,但我们仍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原地踏步。中国城镇化本质上是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的城镇化,那么如何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呢?为此作者提出:

为什么中国传统农业难以实现现代化?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为什么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中国的城镇化?

城乡统筹是方向,成都、重庆是榜样吗?

如何走以县域经济为中心的城镇化之路?

中国农业为何要重持“佃农理论”?

  作者从产权的角视角改造传统农业,用产权理论解构县域经济,在产权制度上推进中国城镇化!视角独特,观点犀利,且具有极强的理论体系支撑,是一本难得的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次从产权角视角改造传统农业,用产权理论解构县域经济,在产权制度上推进中国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农业的改造不是技术之问题,是农业商业化的改造,核心是产权,即有了对产权的保护才有对农业商业化改造的入口,才会有产权的转移与市场的交换,才能将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市场化与产业化,才能发展成所谓的现代农业,这才是城镇化的根本出路,本书的宏旨正在于此。
  改造中国传统农业,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不仅是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不仅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也是对中国农民落后思想的“改造” 让中国的农民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的社会公民,这才是中国梦!

 

作者简介
  周双文,先后服务于国内著名咨询公司北京锡恩咨询战略研究院,浙江某农业控股集团产业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产权、交易费用),研究领域为城镇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等三农问题。研究著作《改造中国农业》《中国的产权制度》《中国农村能否重持“佃农理论”》等。
目  录
 自序——为中国的农民说几句话
第一章:总论——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中国城镇化
 一、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农业大国,为何从雄视天下到一落千丈
 二、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一个必需前奏,产权不独立,资产就无法实现交换,那所谓的无形之手就无法发力
 三、否定之否定是真理,改革之改革是发展,要对过去落后生产方式、僵化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
 四、为什么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中国的城镇化
第二章:中国农业离现代化还有多远
 一、舒尔茨低估了中国的小农经济
 二、高举中国农业现代化背后的集体迷惘
 三、为什么中国传统农业难以实现现代化
 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城乡统筹的提出
第三章:城乡统筹是方向,成都、重庆是榜样吗
 一、中国三农的问题是城市化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走城乡统筹之路
媒体评论
  看完你关于产权制度的文章,感到是抓住了要害,指明了今后30年改革的道路。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要把等级界定权利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去,这是解释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的重心所在!——国际知名经济学家   张五常
  作者写得很有功力与见地,要将农业的现代化上升到更高的高度,那就是中国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即国民的现代化! ——中国著名企业战略专家  姜汝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改造中国农业》序言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中国35年的经济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均收入从全世界的最末位跃进到中高水平。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空前。这里的经验是什么,非常值得总结。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穷国,他们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以翻身致富。
为此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做过专门的研究。有的认为是因为中国具有后发优势,有的认为是因为中国走了向外开放道路,有的认为中国采用了双轨价格制。这些研究都有其道理,都能自圆其说。他们的这些研究都能开拓我的眼界,启发我的思想。但是众说纷纭,如何归纳出一个更全面的、更能包络各种学说的结论?直到最近我才发现,中国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确立了私有制产权的市场经济体制。如果没有私有产权的确立,后发优势发挥不出来,外向型经济没有人会去利用,双轨制价格起不了作用。更进一步看,中国改革的未了之处也在于产权制度还没有最终解决,大量国企妨碍了市场的运作。
周双文的这本书之所以特别吸引我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众多学说中徘徊,而是一开始就抓住了产权这个最根本的分析工具,并且把产权问题一直贯彻在全部论述中。他讨论了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觉醒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对产权的捍卫,什么是农业的现代化。这在该书第一章总论中,就明确提出:要在产权的基点上推进城镇化。
“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一个必需前奏,产权不独立,资产就无法实现交换,那所谓的无形之手就无法发力”。这是作者在第一章用黑字标出的一段话。我曾经多次指出,不是劳动创造财富,而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造了财富。劳动用错了地方不但不能创造财富反而会消灭财富。改革前这一类的例子从大炼钢铁到上山下乡举不胜举。如何能做到人和物都能发挥各自最大的效能?这个最复杂的问题在经济学中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到了。这个方法就是在产权明晰条件下让人和物自由流动。他们会各自寻找最优的用法。这也是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所起的作用。我的这个意见就是上面作者用黑体字表述的意思。作者掌握了财富生产的最基本规律,并将其贯穿全书,这与一般的经济学著作非常不同。
作者不但关心农业的发展,更对国家的总体改革有深入的思考。他说:“个体的独立是走向法制化的基础,当一个社会缺乏个体的独立,缺乏自主选择和决策时,就难以出现公平、自由、民主、法治等思想观念,取而代之的则是依赖权威和家长主义下的权力滋生。”本书讨论农业的改造问题,但是深刻的分析必然涉及到农民的个体独立性。这正是中国农民所缺少的精神。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少不了有农民精神的改造。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有其独特的价值,值得从事农业的同仁们细读。
书摘插画
插图

 改造中国农业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