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丛书名:古法今观——中国古代科技名著新编)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茶酒饮料 > 茶经(丛书名:古法今观——中国古代科技名著新编)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3767604
作者:陆羽 等 著 杨文标 编译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茶经》是我国*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部茶书,在当时就已竞相传抄。《新唐书隐逸传》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甚至将陆羽塑成陶象置于灶上,奉为茶神。本书除对茶经进行忠实的译注外,更新增了现代的茶知识、茶礼、茶趣、茶保健,让爱茶人士,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士更进一步提高对茶的认识。四色印刷,图片精致,布局优雅,堪称现代茶经,也是人民馈赠亲友的高品质礼品。 
内容简介

本书名为《茶经》,实际上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经典著作的合编,为弘扬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茶经》分为十篇:“一之源”,讲述了茶的起源、形状、功用等;“二之具”,讲述了茶叶的采制工具;“三之造”,讲述了茶叶的采摘和制作;“四之器”,讲述了煮茶、饮茶的用具;“五之煮”,讲述了煮茶的方法;“六之饮”,讲述了茶的饮用;“七之事”,讲述了关于茶事的历史记载;“八之出”,讲述了唐代茶叶的八大产区;“九之略”,讲述了采茶、制茶时,依据环境可以省略的器具;“十之图”,讲述了《茶经》的书写和张挂。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的有关茶叶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和饮用等方面的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早、*完备的一部茶学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当然,和茶文化相关的古典著作不止有陆羽的《茶经》,在陆羽之后,也出现了不少阐述茶文化的作品。鉴于此,本书收录了宋代蔡襄所写的《茶录》和黄儒写的《品茶要录》,还收录了明代许次纾的《茶疏》。
作者简介

陆羽(733—804),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杨文标,现为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云南普洱茶协会常务副会长。2008年,创办华巨臣茶博会,覆盖全国16个区域中心城市,组织策划了中国茶界领袖高峰论坛、中国茶城发展圆桌会议、中国茶业年度营销盛典等一系列专业活动,系统梳理中国茶行业年度发展得失,推动了整个中国茶产业的发展。
目  录
茶经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图
茶录

上篇 论茶
前  言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竟陵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公元760 年,为躲避“安史之乱”,陆羽到浙江苕溪( 今浙江湖州) 隐居,并在此开始认真收集、总结、研究前人的茶叶史料以及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还亲自到各地调查、实践,最终约在公元780 年,完成了创始之作《茶经》。陆羽《茶经》的问世,将中国的制茶、饮茶业推向第一个高峰。《茶经》也从此成为后世人们了解茶文化、学习茶文化的经典读本。
《茶经》分为十篇:“一之源”,讲述了茶的起源、形状、功用等;“二之具”,讲述了茶叶的采制工具;“三之造”,讲述了茶叶的采摘和制作;“四之器”,讲述了煮茶、饮茶的用具;“五之煮”,讲述了煮茶的方法;“六之饮”,讲述了茶的饮用;“七之事”,讲述了关于茶事的历史记载;“八之出”,讲述了唐代茶叶的八大产区;“九之略”,讲述了采茶、制茶时,依据环境可以省略的器具;“十之图”,讲述了《茶经》的书写和张挂。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的有关茶叶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和饮用等方面的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完备的一部茶学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的问世,不但使得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更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传播作用。所以,《茶经》既是一部农业科技著作,也是一部关于茶文化的专著。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原典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a,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b,蒂c 如丁香,根如胡桃。( 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d;从木,当作“ ”,其字出《本草》e;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f。)

注释

① 瓜芦:也称为皋芦、皋卢、高芦等,属于常绿大叶乔木,一种分布于中国南方的树木。

② 栟榈:也称栟闾,即棕榈。《说文》: “栟榈,棕也。”

③ 蒂:原本作“叶”,其他版本的《茶经》中也有“蕊”“茎”等说法。这里依据《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茶经》而改为“蒂”。

④《开元文字音义》:一本字书名,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 编辑的一本字典书,共三十卷,早佚。

⑤《本草》:也称《唐本草》,唐高宗显庆四年(659 年),由李勣、苏敬等人编撰,早佚。

⑥《尔雅》:相传为周公姬旦编撰而成,也有的说由孔子门人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是中国最早的辞书。

译文

茶树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种,其高度有一尺(一尺约等于三十三厘米,下同)、二尺,有的可以达到数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还有两个人合抱起来那么粗的茶树,这种树需要先将它的枝条砍下来,才能采摘茶叶。茶树的外形看起来很像瓜芦木,而叶子则像栀子叶,花朵更像白蔷薇花,果实则像栟榈的籽,蒂则像丁香的蒂,而根则像胡桃根。(瓜芦木出产于广州,其外形和茶树很像,味道吃起来比较苦涩。栟榈是一种蒲葵类的植物,它的种子和茶的籽很像。胡桃和茶树的根系都是向下生长,当碰到坚实的砾土层时,它的苗木才会向上生长。)

“茶”字的结构,有的部首是从“草”部,有的则是从“木”部,还有的是 “草”“木”两部兼从。(草部的茶字,应当写作“茶”,这个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一书里面;木部的茶字,应当写作“ ”,这个字出自《本草》一书;而“草”“木”两部兼有的茶字,应当写作“荼”,这个字出自《尔雅》一书。)
书摘插画
插图

 茶经(丛书名:古法今观——中国古代科技名著新编)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