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了(文化学者杨早对民国早期掌故的非主流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民国了(文化学者杨早对民国早期掌故的非主流观察)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190000
  • 印刷时间:2012年08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307673
作者:杨早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编辑推荐

  从武昌举义到清帝逊位主流历史忽略、遮蔽、摒弃的各种细节
  精彩文字曾连载于《南都周刊》
  无数涓流汇成了奔腾的大河,尽管期间的许多溪流并不见得期待*后的洪潮,但一旦列车进入快轨,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则不免“抽心一烂,土崩瓦解。”
  ——杨早
  民国成立之前的吴宓、沈从文、周恩来、叶圣陶都在做什么?
  为何“宣统两年半”的歌谣被传唱?是故意为之还是民意?

 
内容简介

  本书从武昌举义写到民国成立。历史学者杨早角度新颖,仿佛回到当时历史之现场,发来富有画面感的“采访报道”;深入各省革命之细节,描写那些被主流历史遗忘的历史,提醒读者不只是从宏观角度去观望,更要学会从历史支流中凝视。

作者简介

  杨早,祖籍苏北,生于川南,1995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近年主要关注中国近现代舆论史与文化史、当代文化研究等。著述有《纸墨勾当》、《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主编有“话题”年度系列(《话题2005》、《话题2006》、《话题2007》、《话题2008》、《话题2009》、《话题2010》、《话题2011》)、《沈从文集》、《汪曾祺集》、《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等,译著有《合肥四姊妹》。

目  录
引言:哪一根稻草压垮了骆驼
三位北京客的辛亥年
让子弹飞
天下未乱蜀先乱
袍哥革命
断了皇帝的后路
绅士与会党
湖南的人头
娘子关
汪兆铭与袁世凯
完成革命
一锅夹生饭
要共和,不要革命
苏北杀人事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新年
  宣统三年辛亥,正月初四。
  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坐在马车里,望着窗外香厂北口拥堵的长龙。马车一动也不动,一阵阵笑闹声、叫骂声、吆喝声传入车内,他不禁大为愤然,慨叹“甚矣,京师少年之游惰也,甚至高车驷马亦厕其中,此岂尚有人心耶”?可是回心想想:这景象关自己什么事?顾自在车里愤不可遏,大翻白眼,这样的心境,还能在这权贵麋集的帝都待下去么?
  新年这天的拥堵有它的原因。这个冬天的雪特别多,去年十月迄今,已经有六场大雪,从旧年除夕到新年,大雪彻夜,直下到初一下午四点来钟,积雪足有一尺多厚。在恽毓鼎的记忆里,二十多年没下过这么大的雪了。
  雪太大了,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初一一整天也没有一辆拜年的车驾到门。恽毓鼎自己也没有出门。雪刚停,就有清道夫分段铲雪,这一点让恽毓鼎很满意,他在日记中评论说“新政中唯路政最见益处”。
  初二晴了,但午后忽起狂风,高屋积雪漫天飞洒。恽学士出门贺年,发现虽然雪风相继,“马路剗垫平匀,车行极快”,若是在二十年前,雪后初霁,一层融雪一层冻雪,车辙之深,能淹没车轴,那就只好望路兴叹了。恽毓鼎又一次念及了路政的好处。
  恽毓鼎1907年出任过宪政研究所总办,当然不是那种一味反对新政的冬烘头脑。他一直订阅梁启超主笔的《国风报》,也正在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梁任公的文集里包罗万象,从西藏问题、俄国虚无党,到《康德学案》,应有尽有。但恽毓鼎最喜欢的还是梁任公论本朝学派变迁那篇,认为“二百六十年宗派当以此为定评”。对于腾喧一时的宪政,这位曾经参过瞿鸿禨与岑春煊的都老爷明显保留着自己的看法。
  就在恽毓鼎坐在拥堵的马车中大发感慨时,道旁的行人里晃动着一位少年的身影。他昨天晚上才从陕西抵京,准备进清华学堂读书,今日先与同伴一道来领略一下京都的新年。在这位外省少年吴宓兴奋的眼中,耍把式的、卖玩物的倒还罢了,这游人如鲫、男女相轧、拥塞异常的场面,才是他们久仰的京师繁华。
  四十九岁的恽毓鼎是光绪八年中的举,同一年的福建乡榜很出名,出了好几位大名士,如陈衍陈石遗、林纾林琴南(恽毓鼎很爱读他译的小说),还有一位,比恽毓鼎大三岁,是目下京师的红人,前广西边防督办郑孝胥。
  比起恽毓鼎,郑孝胥离政治核心要近得多。他去年为了锦瑷铁路的事,在奉天、京津之间跑了好几趟,年下正好闲在几天。初一上午躺在被窝里,与夫人聊天,“甚欢”。

 民国了(文化学者杨早对民国早期掌故的非主流观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