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对话 32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跨文化对话 32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50724
作者:乐黛云,钱林森 等主编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编辑推荐
    乐黛云和李比雄编著的《跨文化对话(32辑)》内容包括:卷首语;专稿;新权力与新问题;建构性后现代思潮探索;反思西式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的厚道发展之路;中国如何避免西方的现代性错误?;历史性的机遇——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当代中国;再造一个后现代范式下的“启蒙”;后现代性与事件——从杰姆逊“奇异性美学”北大演讲谈起;圆桌笔谈:《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主持人语;人生著述,省略不去又结束不了——写在《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中译本出版之后;又一部史学巨著的诞生——《欧洲形成中的亚洲》;**卷《发现的世纪》出版;拉赫新著对科技史的贡献;从东方出发;16~17世纪欧洲在亚洲的“地理大发现”;阅读“谦逊”的欧洲;专题:庄子与世界文化;庄子九札;庄子哲学体系——一种摹拟性重构;气化主体与民主政治;“不知之知”——以皮埃尔·阿多的“精神修炼”对话庄子;《庄子·内篇》身心观辨析;言无言和相无相——庄子和禅宗在高行健作品中的现代相遇;方法论研究;文学中国在法国;艾田蒲的《中国之欧洲》对中欧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启示;书评;穿越文化疆界与回到历史现场——再读字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读本》等。
 
内容简介
     乐黛云和李比雄编著的《跨文化对话(32辑)》 介绍了美国唐纳德.F.拉赫等的3卷9册巨著《欧洲 形成中的亚洲》。这部巨著的重大价值在于它试图以 丰富的史料证明在世界现代化历史早期,亚洲文明对 欧洲的崛起曾做出过巨大贡献,不仅在物质与技术上 ,也在制度与观念上。观念史与文化史的发展证明了 现代文明并非来自哪个地域,而是形成于跨文明之际 的“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换言之,不仅欧洲 文明塑造了亚洲的现代化运动,同时亚洲文明也启发 和创造了欧洲的现代文明。全书因而得出了“现代性 是一个文明复合的过程”这一非常重要的结论。主持 全书翻译的周宁教授认为,拉赫最初的研究动机似乎 具有某种“反写”“欧洲中心论”的倾向。他指出“ 反写”欧洲中心主义已然成为当代历史叙事的一个重 要学术实践,成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一个相当普遍 的重要学术思潮。“反写”“欧洲中心论”将后现代 的思想理论运用到批判欧洲在现代启蒙运动中确立的 东方和西方的观念秩序,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学术视野 ,使20世纪后半叶直到今天的跨文化、跨学科多元阐 发态势得到蓬勃发展。
目  录
卷首语
专稿
新权力与新问题
建构性后现代思潮探索
反思西式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的厚道发展之路
中国如何避免西方的现代性错误?
历史性的机遇——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当代中国
再造一个后现代范式下的“启蒙”
后现代性与事件——从杰姆逊“奇异性美学”北大演讲谈起
圆桌笔谈:《欧洲形成中的亚洲》
主持人语
人生著述,省略不去又结束不了——写在《欧洲形成中的亚洲》
中译本出版之后
又一部史学巨著的诞生——《欧洲形成中的亚洲》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早在19世纪20—30年代,怀特海任教哈佛之时,他的过程哲学思想就被当时的中国留学生贺麟等人所接近,并在随后引入中国学界,只可惜未造成太多影响。怀特海深明现代物理科学的理论基础,一反启蒙时代以降的牛顿力学、机械论唯物主义、柏格森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等思想,并批判了作为科学基础的西方传统的二元化的思维模式,肯定了感觉、具体物和过程全体的重要地位,这一学说又为批判现代二元论(即科学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的有机体哲学或过程哲学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的。
  作为“现代哲学家里面最主张玄思(speculation),最反对抽象(abstraction)和孤立”的哲学家,他通过“有机体”思想,调和心与物、生命与自然、唯理与唯心、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他强调“全”的重要性,强调哲学、艺术、宗教对于科学而言的重要地位。他认为,由于方法论的限制,科学不得不是分裂的,而哲学就应该弥补这个缺陷,“哲学应该探求最普遍的概括的理论。思辨哲学的任务就在寻找一切琐碎事物的普遍原则,恢复被选择所忽略了的主体。”

  ……


 跨文化对话 32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