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4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51363
作者:练春海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汉代的器物,如熏炉、钱树、树灯、阳遂、铜镜、玉璧、武器、铜鼎等及其图像的讨论,带领读者从图像的背后了解汉代人们的信仰的根源。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穷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那些文献失载的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深层内涵。
作者简介
   练春海,1975年生于福建浦城,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艺术史、艺术考古及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在《美国东方学会志》、《民族艺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中国汉画研究》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物、像与场
一、墓室中的器物
二、器物图像
三、图像的在场
第二章 熏炉图像
一、博山熏炉
二、皇家背景
三、博山饰
(一)植物属性
(二)龙纹符号
四、熏炉变体
五、图像熏炉
第三章 枭形物象
一、通天之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孙作云则将铺首看成是与方相氏魌头相关之物,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至少我们在汉代墓葬中确实有发现装饰有羊首的情形(图5—23),后者与魃头的关系比铺首更紧密。但是二者都肯定了一点,即铺首具有符箓之功能。根据朱青生的观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器具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符箓。在他看来,铺首就是设置在汉代墓门上最常见的符箓,其依据主要来源于对“恐怖面相”的直观,至于这种符箓法力的根本来源,他表示尚不清楚。《太平御览》中提及鲁班依蠡形造铺首,并未道出选择“蠡”为原型的缘由,《水经注》的叙述补充了这个不足,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蠡”的形象十分的怪异,图绘于门上对异类可以起到震慑作用。随着铺首形制的演变,尤其是春秋时期,铺首吸收了青铜器上的兽首衔环的造型特征后,铺面的基本特征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铺面怪异的形象逐渐转变为威武的形象。金、银、铜、铁、玉、陶、瓷等材料的使用,使得原来基于材料形成的象征意义丧失了土壤。应用新材料制作的铺首最初很可能在材质(包括质感和形状)上模仿“蠡”形铺首,从而达到功能的建构。铺首的进一步演变,前文已经谈到,就是吸收青铜器物上的兽面衔环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说,原来的铺首形制占有多大的比重,因此我们不能说这个过程产生了新事物,但铺首功能与材质之间的紧密联系发生了松动。这一点我们实际上也可以从不同时期关于铺首的文献记述中获得一个印象,尽管这类文献数量极其有限。关于秦汉时期铺首的功能在文献上谈得比较少,因此研究者们多数依据对铺面的直观印象加以主动误解。

   ……


 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