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197
  • 字 数:215000
  • 印刷时间:2012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1658883
作者:黎国林 著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编辑推荐
div>  
内容简介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分析框架,得出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阶段的动态发展过程,涵盖产品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升级和梯度转移、价值链升级和延伸、治理模式转型升级、战略调整和政策完善等五个方面。本书创新之处: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以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崭新视角,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了理论解剖和重构,观点新颖,逻辑严密,结构完整。二是研究领域的创新。本书突破当前研究局限,对加工贸易低碳化和服务化、地理集聚、治理模式、贸易战略等新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本书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援引数据和实证检验,对加工贸易发展动因、产业结构、地理集聚和价值链分工等进行了大量的计量分析。

作者简介

  黎国林,男,湖南省汨罗市人,管理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现供职于黄埔海关,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理论研究。
  本书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贸易问题》等期刊上发表,如《我国加工贸易区位分布及其优化的研究》、《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研究》、《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动因研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我国加工贸易地理集聚与梯度转移的实证研究》等,,攻读博士期问,执笔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广州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目前已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目  录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扩展: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第五节 全球价值链的利益来源与分配
第六节 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加工贸易发展综述
第一节 加工贸易发展轨迹
第二节 加工贸易发展动因:一个计量模型的解释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8月,广东省珠海香洲毛纺厂签订第一份毛纺品来料加工协议,拉开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序幕。当时,中国加工贸易是在特殊的发育环境和深刻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包括以高关税、外贸管制为特征的外贸管理体制和以外汇管制为核心的外汇管理体制,国内外经济被完全隔离开来。改革开放之前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经济面临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1.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产供给极为短缺,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找不到出路。2.以低利率、低汇率、低工资、低物价为主要特征的宏观政策环境(林毅夫等,1993),使国内土地、资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国内生产投入成本大大低于国际市场。3.由于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人为扭曲要素价格,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处于优先位置,而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受到抑制,产业结构背离了资源比较优势。4.出口换汇能力低,国际收支形势严峻,外汇储备不足。1978年、1979年和1980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8.4亿和-12.96亿美元。同时,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纷纷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具有地缘、人缘双重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香港和台湾两个地区对中国内地的产业转移更为明显。发展加工贸易既不挤占国内供给紧张的原材料和资金,也不冲击国内市场,而且能够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形成国内生产能力,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增强创汇能力。因此,发展加工贸易符合当时中国国内经济背景和从“体制外”寻求改革突破口的战略思路。
  ……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